明天恢复营业,永辉门店被胖东来“爆改”完毕!员工月薪从2500元涨至4500元,商品结构达胖东来90%以上

来源: 红网
2024-06-19 04:55:47

  每经编辑 张锦河    

  信中透露了改造的细节,商品结构方面,下架单品数10841个,下架比81.3%。重新规划单品数12581个,新增单品占比80%,梳理后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90%以上。

  动线布局上,取消强制动线,拓宽卖场通道,确保卖场动线流畅为顾客提供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新增烟酒柜、顾客休息区、扩大烘焙区、现场加工、熟食区取消原有外租区域和电商经营。

  设备设施方面,为确保商品品质,新增日配冷链,对原有设备进行了全方位的维护保养和更新迭代。根据布局调整,新增生鲜、散称杂粮、卖场端架等设备设施,整体硬件设施更新占比达到45%。

  专业能力方面,共进行大小近30场培训分享,涵盖文化理念、服务、经营管理、设备维护、消防安全等,并安排各岗位人员多批次到许昌胖东来驻店学习。

  员工福利上,员工工资从2500元/月提升至4500元/月,工作时间平均每日不超过8个小时,增加年休假,满一年即可享受10天年休假。

  这次永辉超市魔改,并不是90%以上商品复制胖东来超市,而是其商品结构按照这一模式调整。简单理解,在卖场内相似的区位空间都是卖洗衣液,但未必两家超市的洗衣液品牌、类型都是1:1复制。

  记者实探发现,超市将以往的第三方门店清场后,设置了顾客临时休息区,同时增设了诸如称重台、身高体重计,洗手台、直饮水机、擦手纸、护 手霜、干手器、微波炉、自助结账机器等产品,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5月27日,永辉超市首次发布门店调改公告。公告显示,第一家调改的门店为永辉超市郑州信万广场店,启动调改时间为5月31日,预计于6月19日恢复正常营业。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2010年登陆A股市场。2019年,永辉超市高峰时期门店数达到1440家,而根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永辉超市门店已缩减至1000家。

  根据4月27日披露的财报,永辉超市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6.42亿元,同比下滑了12.71%,净利润为-13.29亿元,亏损额较2022年有所减少。2022年永辉超市亏了27.63亿元,2021年亏了39.44亿元,算起来,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

  据中新经纬官方微博4月23日消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此前称,原本去年计划挣2000万元,没想到年底挣了1.4亿元,而且员工的工资是在持续上涨的,最低收入是每个月7000元左右,很多店的员工薪资普遍在8000元以上即便现在店里很忙,员工的工作时间和放假也是正常的。

  截至18日A股收盘,永辉超市上涨3.68%。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大河财立方、中新经纬、公开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strong>民生为本,提升中非公共医疗与卫生健康服务合作水平。</strong>卫生健康工程为中非合作“九项工程”之首。2023年是中国医疗援非60周年,双方可针对新冠、埃博拉等疫情,进一步加大在医疗卫生产业、医疗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积极拓展非洲药品准入、医院建造、医疗器械生产等产业化合作路径,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无偿援助与市场贸易双向互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援助成效和可持续性,强化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树立国际医疗卫生合作新标杆,高质量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如今,投屏技术日益成熟,很多视频APP会员追剧,会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的投屏功能连接电视,因为电视屏幕更大,观剧效果更好。爱奇艺APP对手机投屏功能作出限制,从最高4K投屏,到只支持480P清晰度投屏,服务质量可谓“断崖式下跌”,网友纷纷表示失落。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美联储加息等海外负面因素影响的钝化,2023年定增发行或将会迎来更加友好的二级市场环境,且目前过会获批定增存量项目数充足。

  “今年我家年夜饭我下厨,保证半个小时一桌菜,还有好多是家里人没见过的大菜。”市民赵先生表示。事实上,赵先生并不是什么大厨,平时很少自己做饭,不过他已经提前买好年夜饭预制菜套餐,到时候会在父母面前好好露一手,让老人放心他在北京的生活。

  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效商标注册量为4267.2万件。

  <strong>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在服务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的新高度。</strong>科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攀高峰,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清华大学要继续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以“主动请缨”的责任担当、“打虎上山”的大无畏气概,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过科技创新领域的“鸭绿江”,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优化学科布局,统筹学科发展,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营建健康学术生态、实现有效学术治理。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针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重大需求,推进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加强对重大科学问题的部署,强化对非共识、高风险、颠覆性科学探索的支持,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优化重大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不断产出“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大学和企业创新“双引擎”,深度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设高水平合作研究平台,积极参与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张嘉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