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弗洛伊德事件四年后美国警务改革仍停滞不前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5-30 22:25:27

  【世界说】弗洛伊德事件四年后美国警 务改革仍停滞不前

  受害者家属:这关乎每个美国人,不应对过度执法麻木不仁!

  中国日报网5月29日电 综合美国媒体报道,四年前,数百万美国人观看过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明尼阿波利斯警局的警察德里克·乔文(Derek Chauvin)跪压在脖子上长达9分29秒的可怕视频,该跪压事件在全美各地引发抗议。然而,通过刑事司法改革来解决长达数十年的种族差异的进展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日前的报道中称,弗洛伊德的家人在他遇害四周年之际,再次呼吁国会通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国警务改革法案。弗洛伊德的哥哥表示,“我们需要改变”。这项法案于2020年6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在参议院受阻。

  近日,民主党众议员希拉·杰克逊·李(Sheila Jackson Lee)重新提交了这项法案,内容要求执法部门“在法庭上对不当行为负责”,并进行警察培训和政策改革。该议员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们有机会对警务工作进行大胆、全面的改革,纠正和防止不必要的死亡。”

  他还表示:“在他们(警察)看来,因为你是非裔,所以你就是他们的目标,如果他们可以制定联邦法律来保护(美国国鸟)秃鹰,那么他们也可以制定联邦法律来保护有色人种。”

  《今日美国报》的报道指出,美国种族间的鸿沟持续存在,从疫情期间有色人种远高于白人的死亡率到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在全美街头巷尾肆虐。明尼阿波利斯市市长雅各布·弗莱(Jacob Frey)表示,弗洛伊德事件就像一盏明灯,唤起了人们对种族主义如何渗透社会的关注。

  路透社的报道还提到了另一起美国警察过度执法致死事件。当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种族正义抗议活动席卷全球时,非裔青年史蒂芬特·克拉克(Stevante Clark)看到了一丝希望。2018年3月,他的哥哥斯蒂芬·克拉克(Stephon Clark)在祖父母家的后院被萨克拉门托警方开了20枪后身亡,警方称他们担心他持有枪支。但后来发现斯蒂芬只拿着一部手机。这名22岁青年的死亡引发了抗议和要求改革的呼声,也促使加州制定了更严格的使用武力法。然而,在全美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全面的改革。

  克拉克认为,弗洛伊德事件以及2020年其他几名非裔美国人遭警察过度执法致死的事件,最终将带来实质性的刑事司法改革,而这正是他和其他人多年来一直在寻求的。但四年来,美国全面警务改革的道路却充满了荆棘。呼吁势头减弱,立法工作停滞不前,这让社区、倡导者和失去亲人的家庭感到失望,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对警察问责的背离。

  克拉克对记者说:“如果不通过全面的政策和立法变革来防止弗洛伊德事件的再次发生,就无法尊重弗洛伊德的生命和‘遗产’,美国政府在应对这场危机时不够积极——这不仅仅是非裔的斗争——这是为了每一个人,人们对警察的过度执法致死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

  2021年,肖某在“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逝世、举国悲痛之际,无视公序良俗和道德底线,使用昵称“坚持底线”的微信号,先后在微信群“白翎村村民信息群”(群成员499人)内发布2条信息,歪曲事实诋毁、侮辱袁隆平院士,侵害英雄名誉、荣誉,引起群内成员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湖南省韶山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认为被告人肖某的行为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建议判处管制六个月。

  毛宁:中国同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经济金融机构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如果有相关消息,我们会适时发布。

  “数据外推在胃食管反流(奥美拉唑)等治疗领域均有应用案例。”2021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在儿科人群用药研究中的应用及策略》一文曾举例,在整合成人数据的基础上,开展50例0~17岁患者的多剂量药物动力学研究,推动了奥美拉唑儿科人群用法用量的批准。不过,即便有这样的先例,如果成人临床试验数据不够充分,可能仍需开展常规的儿童临床试验。

  据深圳市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7月31日,深圳市共有6.3万余名医生,其中执业医师5.9万余人,助理医师3400余人,相较北京的超过10万名医生、上海的将近7.5万名医生仍有差距。

  为了快速锁定阳性病例,郑州市做出了很多努力。目前,全市共有追阳队伍3197支共8020人,其中,采样力量1991支共6119人(含市级追阳突击队25支共63人),送检力量1206支共1901人,检测机构40个,匹配追阳复检能力每天80100管。在异常管检出数据推送后,保证30分钟内上门单采、1小时30分钟内完成送检、6小时内完成复核检测并上传系统,坚决做到“日清日结”。

  农民工大体量回流现象并没有发生在超700万从广西前往广东创业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中。李泉说,一直以来,绝大多数广西农民工都把广东作为就业首选地,除非因为年龄增长等原因在广东无法找到能胜任的工作,才会考虑回广西。

张育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