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06 07:29:10

  6月6日(星期三),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现场会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5日消息,6月3日至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东省深圳市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现场会。会议强调,要着 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基助力。

  助力国产装备材料推广应用 三部门优化保险补偿政策

  中国证券报记者6月5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的意见》。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料多渠道“补水”

  6月5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由于当日有2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480亿元。专家表示,进入6月,资金面大幅收紧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将继续通过多个渠道合理“补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知名老将扎堆离职 基金经理去哪儿了

  近期,基金经理离任、离职情况明显增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近一个月时间,已有超过300只产品公告基金经理变更,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已达到163人,为近三年同期最高值,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20%,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70%。与此同时,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不乏多位从业超十年的“老将”。基金经理大洗牌背后有何玄机,大洗牌后行业将何去何从,这一话题逐渐引起市场关注。

  上海证券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化产业金融政策协同 助力民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再出“实招”。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在深圳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现场会。会议要求,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进一步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民营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走出去”中不断发展壮大。

  多措并举消化存量房产 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分析人士认为,消化存量房产已成为房地产政策的重心之一。近期推出的放松限购、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推动房贷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都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去库存”。

  A股正加速形成常态化退市格局

  应退尽退,A股正在加速形成常态化退市格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今年A股已有11家公司完成退市,24家公司锁定退市,55家公司“披星戴帽”拉响退市风险警报。

  多因素助推 资金面平稳跨季或无虞

  临近季末与半年末,6月资金面成为债券市场关注焦点。在银行“资金出表”以及地方专项债可能超预期发行的影响下,多位业内人士分析,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会维持略紧的状态,平稳跨季无虞。资金利率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而“非银”资金面仍将维持宽松,资金分层现象趋于消失。

  证券时报

  国家发改委: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6月3日至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现场会。

  市值退市机制显威 上市非一劳永逸

  A股的退市机制正愈发多元和完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后,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在提速。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因不满足上市财务指标,亦或因股价持续跌破面值而被强制退市的案例正不断增加,总体退市数量或创出新高。

  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 财政隐忧渐除发力可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后,此前发行节奏偏慢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新增专项债”)发行在5月迎来显著提速,单月发行规模达4383亿元,且后续有望保持较快发行节奏。在专家看来,新增专项债还将在二三季度持续放量发行,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稳固经济大盘。随着后续掣肘广义财政发力的因素逐渐消除,财政后程发力可期。

  未来3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长率将维持在40%以上,多家机构认为,2024年是行业加速发展之年。

  证券日报

  国家发改委:为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基助力

  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为提升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助力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6月3日至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东省深圳市组织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和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现场会。

  央企设备更新“一企一策”有序推进 更多支持政策值得期待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即将满三个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当前党中央着眼于统筹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其“利当前”体现为对投资活力的激发,“利长远”则意在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说,此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中国经济“提质换挡”大背景下的深谋远略。

  多部门: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6月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年内A股公司发布964单回购计划 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热情显著提升。据统计,截至6月5日,今年以来,938家A股公司累计披露964单回购计划,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从融资企业类型来说,服务商在过去一年比品牌商更受关注。“当跨境电商红利消失时,由于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品牌商,也因此不被资本青睐。”段若畅说,“在品牌商经营状态变差时,对服务商的需求更高,从而利好服务商。”

  “长期看,需求侧的因素也非常关键”,蔡昉表示,因此,长期的制度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的全生命、全民覆盖。

  耕耘行业十年,赖国荣清楚,在直面海外市场以前,已经有60%的爱度产品,通过各类经销商销往海外。瑜伽服在中国的消费群体,主要是75后到80后的女性,理论上,这个群体有经济能力和足够的闲暇,但只有少部分人养成了用瑜伽改善生活品质的习惯。相比之下,海外瑜伽消费的成熟市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

  筋膜枪品牌菠萝君跨境业务负责人李大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不少企业都在清库存,对利润产生影响。菠萝君是筋膜枪生产的工贸一体型企业,在做跨境电商之前,已在国内电商平台取得头部地位。2020年,菠萝君尝试跨境电商业务时,瞄准的是欧洲市场,当时还在与当地足球队洽谈赞助。一切都欣欣向荣之际,2021年7月,欧盟税改制度正式实施,“对于我们这样的售价在100美元以上的非生活必需品来说,受税改冲击非常明显。”李大千说,这也积压了大量库存,直到去年底圣诞节才销完。

  一到雨天,胡同里的燕子低飞。我和小伙伴会剪开废弃的自行车胎,烧化了里面的胶,涂在长杆上粘蜻蜓。那会儿,在北京城里能抓到的蜻蜓多是红色的,偶尔见到一只绿蜻蜓,大家能开心疯掉,因为知道那一定是从城外飞进来的。我们也抓蛐蛐、斗蛐蛐。

  2022年,罗松明店铺的销售额一度下降30%,利润也被压缩到低谷。她开始改变经营策略,从单一的亚马逊平台到开发独立站等多渠道。也不断有人转行,江浙商人张立青在2021年转为服务商,为跨境电商等企业提供算力支持。“行业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在经历行业洗牌后,回归到更为理性的状态。”

刘依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