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图海报 | 数据见证:一直铭记,从未忘记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05 01:16:44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小芳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这份民族伤痛从未忘记,南京大屠杀历史已从个人记忆、家族记忆、城市记忆、国家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人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005年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首次提交了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他回忆,提案为手写,只有不到700字短文。在政协小组会上,他把提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了通报,结果有49名政协委员联合签名。提案公布以后,海内外许多媒体纷纷采访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哭墙”上记录着86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的名字。1995年初设时,只刻有3000个遇难者姓名。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哭墙”数次增刻,长度增加了约一倍;2023年,已有10665个名字刻在纪念馆内“哭墙”上。

  近年来“哭墙”延长速度越来越慢,但相关研究团队仍未放弃,为了让每一个同胞“找到”姓名,人们仍在努力。

  2022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征集453件(套)重要文物史料,包括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照片,珍贵罕见。今年纪念馆新征集文物史料1103件(套),包括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部分)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纪念馆建馆38年来,藏品总量达19.3万件(套)。

  截至今年12月1日,已有12位南京大屠杀幸 存者先后化作了天上的星辰,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38位,平均年龄超过93岁。

  1984年,南京首次统计本地的大屠杀幸存者,当时,登记在册的幸存者有1756人;1997年,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减少至1200余人;2006年,急剧减少到400多人。201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牵头,南京城市摄影队10位资深摄影师分成10个小组,为最后的100位大屠杀幸存者拍摄影像资料。同年年底,在册在世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老人们终会离去,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后人正在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们每个人都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用一代一代的传承,让那段黑暗的历史,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1994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最初只有60人,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缅怀历史的同时也鼓舞了更多人踏上志愿者的道路,守护世界记忆。截至今年7月,已注册的紫金草志愿者总人数达24052人。

  志愿者中有幸存者后代,有南京大学生,还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他们作为和平的使者,把和平理念传递到世界各地。

  策划:付逸杰

  文字:王小芳 张楠

  美编:赵岑

  校对 徐珩

  “就像跑了几千米之后剩下的那几步,你眼瞅着就是走不动,一步也迈不了。”

  如拟搭乘航班出行,请提前向航空公司、机场了解航班信息,以免延误行程。

  此前,据南非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CSIR)公布的数据显示,南非在2022年年内共计停电超过1900小时,从而使2022年成为南非有史以来负荷减载数量最多的一年。

  此外,报告还对骚乱事件中死亡的示威者进行了死因和身份调查,同时相关部门也将继续搜索散落的武器以及犯罪分子。阿斯洛夫说,对骚乱事件中的财产损失情况也在进一步调查中。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中指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在中菲元首上次曼谷会见时,习近平提出,双方要努力打造合作亮点,提升合作质量,造福两国人民。在此次北京会谈中,习近平在已有四大重点合作领域——农业、基建、能源、人文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育增长点、打造新亮点”。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多建好建”规划对接方面,双方进一步达成共识。

林平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