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已发放258份77.7克 发表科研成果70多项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02 18:20:5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贺怀宇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已完成向40家科研机构的114个科研团队发放258份77.7克,目前已有多个领域70余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在中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她介绍说,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也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外天体返回样品。经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评审,中国国家航天局已完成六批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的发放,累计向40家科研机构的114个科研团队发放月球样品258份,共计77.7克。

  虽然发放月壤样品仅占采回样品的4.5%,但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成就却涵盖了月球形成、演化、太空风化作用与机制以及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有70余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在《科学》《自然》《国家科学评论》等中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很多成果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其中,在证实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方面,中国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超高分辨定年技术,测定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亿年,将月球火山活动的结束时间推迟了约8亿年,并为撞击坑定年曲线提供了关键锚点,大幅提高了内太阳系星球表面撞击坑定年的准确度。

  该研究还揭示嫦娥五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和水,排除了高放射性元素含量提供额外热源,或富含水而降低熔点两种主流观点,提出新的年轻火山形成机制和月球热演化模型,并对未来的月球探测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启示。

  《自然》发表评述文章指出,嫦娥五号任务在过去从未涉足的月球表面,采回迄今为止 采集到的最年轻火山岩样品,这些岩石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常有必要修正已有的月球热演化模型。

  此外,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研究发现月表中纬度地区具有高含量的太阳风成因水、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等相关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22年3月,《自然》再次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嫦娥五号样品点燃了月球研究的热情”。

  贺怀宇表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已初步实现服务中国深空探测需求、牵引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发展的目标。在科学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性的认识,推动新技术发展,并刷新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地外样品研究团队由原来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在国际合作方面,嫦娥五号样品开放国际申请,多国科研人员积极申请。

  她认为,嫦娥五号实现中国主动获取地外天体样品方面零的突破,月球样品研究吸引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和积极参与,推动中国行星科学发展并培养行星科研人才队伍,初步形成科学、技术、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局面。

  朝阳区商务局局长刘佳表示,未来,朝阳区将发挥四季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国贸大饭店等涉外饭店的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其国际美食到特色商圈开设分店;发挥使领馆、国际组织资源优势,推动中西融合,推出国际美食菜品,组织首创郎园Station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国际美食嘉年华等活动,形成示范效应。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首店入驻,适时推动举办专业化国际美食交流活动。引进国外西餐高技能人才,为在朝阳区工作的外籍厨师,提供就业许可等便利化服务。

  但在疫情期间,田娜身边的同事、朋友接连被裁员,因为没有存款,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件事对我影响非常大,那时,我才意识到有些安全感其实是来源于银行卡上的数字”。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智联招聘获悉,受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及消费需求释放影响,春节后开工第一周,酒店、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招聘职位数量率先反弹。其中,酒店、餐饮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40%,增速居所有行业之首。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吕本富也试用了ChatGPT。他认为,ChatGPT是个集成式创新。“单说它哪一点比较先进,其实也不一定。ChatGPT的知识库已经建立七年,其创业团队大概坚持七年才有这样的成果,所以行业内人士也并不认为单项技术多么先进,但是把这单项技术集成在一起,而且不断地进行打磨。这就有点像一个十项全能运动员一样,虽然单项技术不突出,一旦十项全能出来以后,就惊艳世界了。”

  2022年8月,皇氏集团控股子公司皇氏农光与安徽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拟在当地投资建设20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和2GW组件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全部建成且达产后,预计实现总年销售额不低于170亿元。根据规划,一期10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前后投产;二期项目将于2024年6月份前后投产。

  <strong>江西德兴某铜矿采矿场场长 谢文波:</strong>载重量达200多吨的矿用车能自主完成装、运、卸全流程作业。这个项目的试验成功,将为我们推进采矿全流程无人化驾驶积累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矿山“少人、无人”的本质安全水平。

叶婷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