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外需回暖“加热”中国出口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08 05:37:24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据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中国出口额约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增11.2%。这个增速不仅远超4月的5.1%,也是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从3月同比下降3.8%,到4月恢复正增长,再到5月增速一举跃升到两位数,中国出口最近几个月加快回暖。今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额达9.9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出口向好,得益于 全球贸易整体恢复。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些数据相互印证,折射出全球商品贸易整体处于修复态势。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称,周边经济体出口业绩向好表明外部需求保持稳健。

  在外需复苏情况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大部分有所改善。前5个月,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3.5%,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同比增长3.6%,增速均比前4个月加快;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出口降幅则从前4个月的1.5%收窄到0.7%。

  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7.9%,增速也比前4个月加快。

  优势产品热销也给中国出口提供支撑。据官方数据,前5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汽车出口3297亿元,同比增长23.8%。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表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出现明显反弹,海外制造业复苏对中国中间品出口构成拉动。

  汪涛认为,今年初至二季度以来,外需持续复苏支撑中国出口表现,且出口环比增长动能比较平稳,可能推动今后整体出口持续复苏。

  不少企业也看好今后出口前景。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81.6%的受访中国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不过,今后中国出口仍有不确定因素。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总体前景乐观,但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中断仍然是影响贸易趋势的关键因素。航线中断,特别是与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安全问题有关的航线中断,以及气候对巴拿马运河水位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航运成本上升、航行时间延长和供应链中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近期,欧盟密集对中国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等相关产品和企业发起歧视性调查,导致中欧经贸摩擦风险不断上升。

  “今年的世锦赛和亚运会是直通赛,中国选手特别是女子选手,目标是力争在这两个比赛中拿到一个直通名额。”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会长尹国臣说,“此外还有积分赛,其中第一个积分赛2月就要在日本举行,我们现在是4男4女,按照国际规则,每场比赛只能有3男3女参加,所以我们的4名队员是3名正选、1名替补。为了形成队内竞争,每一站积分赛后,最后一名选手如果没有进入16强,将被替补选手轮换掉,以此来促进队员们不断刻苦训练、不断突破,实现奥运(参赛)目标。”

  考生杨女士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国考。据她介绍,她今年30岁,在北京从事IT行业,报考的岗位是辽宁省某地税务岗,“主要还是想回家工作吧”。虽然是在职备考,但杨女士坦言工作多年,自己面对考试心态还是比较平和。

  田中群说,父亲做科研几乎全年无休,有一次假期做实验时,还被锁在了实验室里。对于子女教育,他很少喋喋不休地严格管教,“高中时,有一次我问父亲一道数学题,他却说,‘你要靠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更有价值。’”田中群说,从此他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

  2023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能够复制前主席“通胀斗士”沃尔克的成功吗?经济衰退是否可以避免?以芯片法案为代表的产业政策能否重振美国制造业?

  当时,实验室里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来,为她鼓掌。后来王镓璇才知道,这位临近毕业的师姐已经为突变株筛选的问题死磕了两个月。

  展望2023年国债发行,白彦锋表示,国债的发行额度需要考虑到期偿付和新增发行等因素。预计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会适度扩大,这不仅可以优化我国政府债券结构。还能降低政府债务筹资成本和风险。

钱燕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