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华裔少年沪上研学 感知跨文化交流魅力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3 09:39:08

  中新网上海3月20日电(范宇斌 朱筱丽)上海,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总是以其独有的韵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连日来,来自德国汉华中文学校的六位华裔少年相聚上海,在上海安生学校开启为期10天的研学体验。

  在这所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学校中,华裔少年们与上海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探寻文化、体验差异,让梦想在春天里起航。

  不一样的语言学习体验

  19日上午,在上海安生学校七年级2班的教室里,13岁的华裔少年刘以乐坐在窗边,翻开那本“充满挑战”的语文课本。

  每一个汉字对他来说,都像是一个个小故事,既新奇又充满魅力。在这里,他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韵味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ESL课堂上,他回到了擅长的领域,流利的英文表达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让他更自信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跨文化的语言学习体验让刘以乐感到兴奋又充实。

  与此同时,其他华裔少年们也在各自的课堂上体验不同的挑战和乐趣。他们被上海安生学校老师们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所吸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语文课、英语课、物理课……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并享受全新的学习环境。

  艺术与文化的碰撞

  19日下午,六位华裔少年体验古筝。这是他们第一次触摸古筝,也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在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他们开始尝试用刮片轻拨琴弦,探索音乐的美妙世界。虽然动作略显生涩,但都十分投入。

  在陶艺课堂上,六位华裔少年体验釉下彩陶艺瓷盘创作。他们手持画笔,在洁白的瓷盘上描绘着心中的美景。

  刘以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座座苍翠欲滴的中国山水画,其他华裔少年分别绘制了粉嫩的樱桃树、可爱的海绵宝宝、日落西山的唯美画面……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华裔少年蔡静涵说:“在德国,音乐氛围浓厚,但这样的陶艺课程很少见。这一天,我们不仅学习到中国传统艺术,还结交了新朋友,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生日的惊喜与祝福

  当日,正好是刘以乐13岁生日。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家纷纷为他送上祝福。

  华裔少年张贝妮娜即兴弹奏起欢快的曲子为刘以乐庆生,其他华裔少年则围上来鼓掌表达祝福。

  刘以乐表示:“这是我度过的最特别的生日之一,感谢大家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夜幕降临,六位华裔少年回顾着一天的经历,课堂上的挑战与收获、古筝的美妙旋律、瓷盘上的创意 绘画以及生日的惊喜与感动。他们谈论着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分享着对新奇事物的探索和认知。

  晚上八点,华裔少年们结束了一天的研学体验活动,手机屏幕不断闪烁着来自亲人的关心与问候,传递着家的温暖。

  这六位少年的上海研学体验之行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在上海探索中华文化。(完)

  保供保畅,有力有序,流动的中国展现经济复苏活力。

  “65岁以上老人占小区总人口的23%,其中还有很多独居老人。”卢俊良说,警务室建成独居老人信息库。根据小区居民多、互相熟的情况,警务室还吸收物业保安、场所保安、单位保安、网格员、老年人等成立“万家卫士”联盟,联勤、联动、联防,实现共居一处、共享平安的目的。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30/11953132790144132426.jpg" alt="" /></a>

  5时20分许,首都国际机场迎来除夕的第一班入境载客航班。北京边检总站民警鲍玉凤娴熟地在查验台为旅客办理入境手续。

  “从调入项目部起,每天跟打仗一样。”项目部工作人员涂永清表示,该项目施工的段落正处于新机场下方,为了保障新机场按期运营,工期相对紧张。

  “今年我报名参演社火,和大家一起添岁、添福、添年味。”甘肃陇南市宕昌县村民王桂花,务工返乡后加入社火队,和伙伴们重拾乡村技艺,“心里感到高兴,充满了期待”。

龙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