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小险种”守护女职工“稳稳的幸福”

来源: 奥一网
2024-06-16 10:22:12

  记者近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9亿人,同比增加300.41万人。2023年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069.1亿元,比上年增加117.75亿元,增长12.38%。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达2.4万元。

  据悉,生育保险覆盖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保障女职工因怀孕分 娩中断工作期间获得基本经济收入,并报销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筹资由用人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相较于覆盖近10亿人的居民医保和覆盖3.7亿人的职工医保,生育保险在参保人数上相对较“小”,相应的基金支撑能力则相对较弱。“小险种”如何发挥“大作为”,是有关部门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明确将生育保险基金并入职工医保基金,基金共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制度运行更加稳定可持续。记者了解到,2023年,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1069亿元,已经是2013年的3.8倍。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参保女职工生育后可享受产假,这期间的工资由发放生育津贴代替,这笔钱来自于“五险一金”的生育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那么,生育津贴发多少?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该负责人举例道,假如参保女职工工资每月3500元,但其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这名女职工的生育津贴将按照单位月平均工资5000元发放。

  “总体来说,生育女职工相较于整体的单位就业群体而言年龄偏小,入职年限较短,一般其所在单位平均工资高于本人工资,女职工得到的生育津贴往往高于其本人工资。”该负责人透露,单位平均工资越高,生育的参保女职工领到的生育津贴就越高。

  同时,生育保险为女职工提供从怀孕到分娩的全周期保障。目前,医疗机构普遍推荐的常规产检次数是12次左右。多数医保统筹地区结合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和标准,按定额支付给准妈妈或产检医院,定额的标准从近千元到2000多元不等。

  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统计数据,2021年公立医院顺产人均医药费用3547元,剖宫产人均医药费用9119元。目前,多数统筹地区对住院分娩实行定额支付,定额标准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据统计,2022年,全国生育保险参保女职工人均享受生育医疗费用报销5899元。

  此外,生育保险执行与基本医保相同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符合目录范围的均可纳入报销。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不孕率达18%。针对一些家庭“想生不能生”的情况,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过程中,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2年四季度中后期,生猪供给量明显增加,供给增幅明显超过需求季节性增幅,导致猪价自2022年11月以来持续下跌,1月第一周猪粮比价跌破6:1,1月第三周降至5.48: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

  春节假期后,拼经济成为不少省份的重点工作,其中财政税收支持政策必不可少。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安倍晋三回忆录》的正式发行日期是2月8日,但从1月30日起就开始接受预订,当日便登上日本亚马逊网站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另一方面,关于岸田明确表示将通过国会论战彻底向国民进行说明的防卫增税,支持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自民党支持者,在2022年12月的前一次调查中表示“支持”的人为41.6%,此次则升至56.9%,并超过表示“不支持”的40.1%。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市占率超过6成,排在第一。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量达68.1GWh,这占当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的比例为12.5%。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大渠道在新基金发行方面的热情依旧不足。“目前基金经理正抓紧调研,主要集中精力把老产品净值做上去,新发产品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某头部私募销售对记者称。

陈秀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