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奋力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1 04:19:25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逾2500年的中国大运河,自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运河文化热随之兴起,沿河民居统一修缮徐徐展开,古桥、古坊交相错落,原生态风貌与现代气息相携相映。

  从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良渚遗址到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古丝绸之路,从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纵横四万里的巍巍长城到方寸之间阅览千年的文化瑰宝,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就做好文化遗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强、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在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在潮州古城察看桥亭、浮桥,眺望韩江两岸风貌时,总书记强调:“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

  在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展陈时,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以遗产核心区三维实景数据为底板的“数字中轴”,利用前沿科技,对始建于13世纪的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区进行精细还原;基于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文献制作合成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首次向全球开放;故宫已完成90多万件套馆藏文物数字化,通过开发数字孪生管理平台,搭建“联合创新实验室”,探索数字文物在采集、研究、利用、传播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新时代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万余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取得重大进展;6.2万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和出土文物得到修复;13万部(件)古籍数字资源在线发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展开。

  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文物元素串联起文明印记,“中国式浪漫”吸引全球目光。博物馆观众数量“井喷式”增长,数字展览琳琅满目,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文化新业态呈现生机活力;《寻古中国》《何以文明》等文博节目热播。我国丰富厚重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日益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资源宝库,推动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俄内部不乏赞扬中乌元首通话的声音。俄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诺维科夫认为,乌克兰局势是现代世界复杂问题的一部分,要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应对与各方的对话持开放态度,“因此中国领导人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与泽连斯基的通话是合乎逻辑的”。

  淄博是一座重工业城市,拥有全面的工业门类,曾凭借着良好的基础和资源禀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淄博所处的产业环境发生变化,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曾经拖动经济齿轮飞速运转的重工业,变成了淄博必须“腾笼换鸟”的历史包袱。

  一天傍晚,他结束跑车回家吃晚饭,刚到楼道里,就听到晓莉和3个儿子聊天、嬉闹的声音。推开门,炒菜的、端碗的、收拾桌子的,几个人做了一桌菜。申军良恍然觉得,这个家好像又回到了15年前。

  王贻芳建议,应给予科研单位充分自主权,将科研经费具体分配、使用权下放给研究机构。只有研究所自己才有专业能力判断,什么是领域内真正前沿和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的原创性项目?站在整个机构统筹的角度,什么是未来3~5年或5~10年应该重点聚焦的方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由所长充分征集科研人员的建议,并平衡好各方不同需求后再确定。“对基础研究机构而言,必须要有相当比例的项目非常具有前瞻性,但目前所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聚焦方向,每个课题组都是直接和科技部、基金委签合同。”

  这种趋势在今年一季度继续得以延续,带动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较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从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充电桩、集成电路圆片、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62.8%、189.3%、74.4%、51.6%、48.8%、13.9%。

蓝恩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