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举行 教育改革迎时代之变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20 04:40:47

  中新网上海6月19日电(范宇斌)由民进上海市委会、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18日在上海教育会堂举行。本届论坛以“论道教育”为主题,秉承发扬民进“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汇集众智,发出民进好声音。

  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黄震在致辞时指出,民进作为以教育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始终情系教育、服务教育。上海民进教育论坛至今已有21个年头,成为上海教育界一大品牌,产生了非常良好的社会影响。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此次论坛“论道教育”,以教育之变迎接时代之变,共同为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建真言,献实策,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在致辞时指出,民进上海市委会依托民进教育论坛这一参政议政重要平台,持续为上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支撑,为加快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建言献策,贡献良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期待依托上海民进教育论坛品牌,收获更多促进上海教育改 革发展的箴言良策,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作“畅通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主旨发言。他说,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和科技、人才、产业不融汇、不融通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过学校、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策略制定和技术应用,实现教育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上与市场需求动态对接和动态平衡。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澎湃新闻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波作“走出喧嚣与焦虑——对于媒体教育功能的再思考”主旨发言。他说,主流媒体应该为大众提供更加积极的教育理念,承担起提供真相、消除隔阂、激发共情、沉淀价值的社会责任,引导受众和青少年多一点思考,多一份逻辑,多一些辩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张民选作“知识生产者:世界对学校教师的新期待”主旨发言。他说,教师将始终是教育专业知识的主要创造者。要重新思考教师教育与教师的在职培训、学习和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学习不仅应包括精通教学科目的知识、教育教导的知识以及专门的教学知识,还应包括文化储备、研究方法、数字技术和勇气责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公司学术评审委员会主席鲁政委作“激发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创新与人才活力”主旨发言。他说,教育需紧盯前沿知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学习框架与研究体系,厚植理论与实践兼备、研究与业务融合、金融与实体互动的创新生态与人才发展沃土,推动学科交叉,培养具备跨学科、多元化、“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

  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作“科学教育的新逻辑”主旨发言。他说,科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孩子,通过多样化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动手实践,加强实物学习,发展感官能力,培育孩子自主、专注、坚韧的品质,突出对人的尊重和对科技的敬畏。

  论坛现场,丁波、张民选、胡卫、倪闽景、鲁政委等嘉宾与现场观众开展了圆桌互动交流。(完)

  老黄背着背篓,把挂在河道石头、树枝上的白色垃圾捡起来收好。见我注视着他,老黄笑笑说:“看到白色垃圾覆在这山水上,就觉得浑身难受。几年河长干下来,我最自豪的就是捡走了这些白色垃圾。”

  现在,他家当归摞成了堆,黄芪垒成了墙。院子整体加装“玻璃盖”,成了药材晾晒房。院里还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山地农业机械。

  《时空之旅2》回归马戏城,让一些老观众发现了“彩蛋”——串联整台大秀的男女主演面孔换了。当晚的男主角老观众很熟悉,是《战上海》连长江华的饰演者王怀甫。他从一身戎装的飒爽英姿,一下“穿越”到了今日魔都,成了衣着时尚的潮男。而与他搭档的,则是刚从学校毕业半年、第一次登台亮相的17岁女孩闫晓语。原来,《时空之旅2》原本的男女主演因伤病暂别舞台,就这样,前辈老大哥与花季少女首次搭档成为“救火队”。

  《狂飙》聚焦现实题材,不仅云集了超强演员阵容打造时代群像,同时幕后也在用心打磨剧本,力求创作出一部全新的扫黑除恶类型标杆剧集。该剧在创作中细述中国社会二十年的阶段变迁,展现出国家在扫黑除恶常态化阶段的决心和力度,弘扬了政法干警的风采与坚毅。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近三年来,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治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效果显著。当前,面对防疫政策的调整,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特色与优势,体现出精准性、综合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分享了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联合开展的针对中国和英国循环经济创新创业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发现,技术创新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流,基于社交媒体和智能终端的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流行。

范长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