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钟内售罄,超长期特别国债又现“秒空”

来源: 未来网
2024-05-27 17:46:29

  每经记者 宋钦章    每经编辑 陈星    

  超长期特别国债再次上演“秒售罄”。

  5月27日,20年期特别国债发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有银行的“24特别国债02”在两分钟之内被抢光。

  业内人士曾对每经记者表示,个人购买长期国债,需要对自己的投资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国债的条款以及提前赎回、转让等充分了解。

  有银行“24特别国债02”两分钟内售罄

  在日前招标结束后,20年期特别国债今日开始分销,并将于5月29日起上市交易。

  5月27日一早,记者便来到招商银行某网点,一名客户专员说,可以在手机银行上抢购,10:00开始分销,可能两三分钟就售罄了。

  10:01时,记者打开招商银行手机银行“24特别国债02”销售页面,页面显示“可购份额1,607,723份”,待几秒之后记者再刷新,立刻就变成了“可购份额0份”,页面下方的按钮也随即由“买入”变成了“已售罄”。

  招商银行的一位客户专员告诉每经记者,与上次30年期特别国债相比,这次特别国债的期限更短,招商银行分销的额度也更少,“只有5亿元”,这可能是较快售罄的原因。

  该客户专员表示,如果客户想赚取票息收益,其实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票息收益并不高;如果客户想赚取资本利得,建议可以买一点。

  他还告诉每经记者,在手机银行认购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这边买好之后,你可以开通转托管,比如转到别的证券公司去,就可以交易了。”

  招商银行“24特别国债02”的产品信息显示,该债券的类型为记账式国债,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票面利率为2.49%,期限为20年,付息方式为定期支付,付息周期6个月,起息日为2024年5月25日,到期日为2044年5月25日。本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于交易日10:00~15:30卖出,资金实时到账。

  浙商银行发售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样被热捧。记者在手机上看到,浙商银行手机银行上的“24特别国债02”于上午10:00开售。10:06,记者发现“24特别国债02”已售罄。但中午时分,当记者再次打开浙商银行APP时,“24特别国债02”又变回了可认购状态。

  浙商银行某网点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该行的“24特别国债02”确实已于上午10点半之前售罄,但该行上午10点半又追加了1亿元的额度

  个人购买长期国债需进行综合评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5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根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都是按半年付息。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共发行22次,发行时间主要集中在三季度。

  此前,私人财富管理师武苏伟对每经记者表示,当前长期收益稳定且安全的资产较为稀缺,长期国债的利率和安全性就会受到很多投资者青睐,对于长期不用资金的投资者来说,适当配置既可以获取稳定收益,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但他也提到,个人购买长期国债,需要对自己的投资金额、期限、利率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对国债的条款以及提前赎回、转让等充分了解。

  另外,特别国债二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也值得重视。财政部曾提醒,记账式国债的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可能因价格上涨获得交易收益,也可能因价格下跌面临亏损风险。因此,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的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应具有一定投资经验和风险承担能力。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责任编辑:李琳琳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驻外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深感温暖与振奋,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侯雪静)记者日前从国家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342元,同比增长14.3%,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

  用力如此,梁晓声依然无意于讲述一个取悦的讨好的故事,他更在乎的是“影响世道人心”,他想告诉如今的年轻人,他们的父辈是怎样一路走来的。

  作者 李一璠 杨英琦

  应急管理部提示:烟花爆竹易燃易爆,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到悬挂《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合法零售点,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个人燃放类烟花爆竹。请根据燃放需要适量购买烟花爆竹,避免在家中大量存放。

  又如民生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达沃斯论坛饱受“精英俱乐部”、“富人派对”等批评,很多议题被指与普通人离得太远,如今探讨食品、电力等民生问题,是否真的对大众疾苦感同身受?况且这些问题关乎生活水准,很多时候迫在眉睫,只是“坐而论道”无济于事。

黄允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