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与中华文化

来源: 金融界
2024-06-16 06:30:03

王庆权创作的龙年剪纸作品 资料图片

  《龙凤呈祥——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 徐兴无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光明书话】

  今年是甲辰年,也是21世纪的第三个龙年,龙尊贵吉祥,寓意兴隆和希望。不过在崇尚阴阳和谐和骈偶对仗的中华传统审美文化中,龙不是独行天下的,必须有所谓“云从龙,风从虎”“龙马精神”“仙鹤对神龙”之类的组合,但最具有祥瑞意味的还是“龙凤呈祥”这四个 字。到了龙年写春联,雅一点的会写“烟水腾麟卷春雨,云天接翼凌秋风”,俗一点也要写“龙腾四海迎新岁,凤舞千山乐小康”,因为龙和凤是中国文化的吉祥物。我们不妨借“龙凤呈祥”这句吉言来谈谈中华文化。

  龙凤与民族神话

  为什么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是龙、凤,不是狮子、老鹰或是老虎呢?这是悠久而有连续性的中华文化筛选出来的。人类学一般认为,人类在没有发明抽象符号或数字之前,只能用具象的事物做标记。比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访问鲁国,讲了远古氏族如何用云、火、水、龙、鸟纪事命官的掌故,孔子听说后去向他请教。所以我们的祖先标记部落和氏族,一定用了五花八门的动物或植物做标志,在人类学的理论中也被叫作“图腾”,其中也有用观念创造的超自然神物,比如后来常说的“四灵”——龙、凤、麒麟、玄武等,这些超自然动物我们讲了几千年都没有被目击过,它们完全依靠中华文化的想象力而活灵活现地存在着,并在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中无处不在。

  近现代的中国饱受列强凌辱,特别需要发扬民族主义,凝聚民族精神。于是,有些富有民族复兴思想的学者们,运用人类学观念解释中国古代社会,从文献和考古材料里找出许多古代中国的“图腾”,寻求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血脉。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学者将救亡图存的使命感贯彻到学术研究中,以唤起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比如姜亮夫先生说,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殷夏民族考》);林惠祥先生说:“华夏”意为以“花”为图腾的人(《中国民族史》)。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了一篇轰动学界的《伏羲考》,意在揭示中华民族都是龙文化的后代。他认为中国古代有很多用图腾制度组织起来的氏族,比如西晋郭璞《山海经》注中说,夏人的祖先鲧(大禹的父亲)死后化为一条黄龙;《诗经·商颂》歌颂简狄吞食了玄鸟的卵,诞生了商人的祖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于是闻一多先生推测“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随着华夏文明的传承,古代各氏族的图腾最后都纳入了龙图腾之中,龙是一个综合式的图腾。他的说法影响很大,直到今天,流行歌曲还在唱“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人类学的图腾学说,被中国的学者和民众们广泛利用,创造出一个现代的民族神话。

  龙凤与文化精神

  如果从考古学的角度寻找一些实证的话,保守地讲,河南濮阳仰韶文化中用蚌壳堆塑的龙、红山文化中的玉龙、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纹牙雕以及红山文化中的凤鸟玉器,都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玉器代表着新石器时代工艺技术的巅峰,是那个时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玉器是神圣的,或用于祭祀,或表示社会等级,人们可以通过它们与神灵或者祖先们沟通,玉石上面雕刻的动物就好像用来卜筮的龟甲、兽骨、蓍草一样,充当人与神的媒介,而以龙蛇凤鸟之类最为普遍。进入青铜时代后,它们又频繁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同样起到沟通天地人神的作用。商代的甲骨文刻写道:“于帝史凤,二犬。”是说凤鸟是上帝的使者,要用两只犬祭祀。《荀子·解蔽篇》引了一首古代诗句:“有凤有凰,乐帝之心。”可见凤凰就在天帝身边。屈原在《离骚》中描绘游历昆仑,“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玉虬是不长角的白龙,鹥是凤凰的别名,他的车以四条玉虬作马,以凤凰为车,向着昆仑飞驰。《离骚》中写乘凤曰:“吾令凤凰飞腾兮,继之以日夜”;《远游》中写驾龙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这些场景,在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和1973年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上都有近似的描绘,表现人们通过龙凤前往上天和神的世界。因此,唯有驾龙乘凤才能前往超越我们生活的时空,升华我们的精神。今天,“龙飞凤舞”的意象,仍然代表中华文化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凤和许多神奇珍稀的动植物与自然现象如白鹿、灵芝、连理枝、甘露等被视为天下太平的祥瑞,古人编有《祥瑞图》《符瑞志》之类的典籍,如果天下真的出现太平盛世,这些祥瑞就得到了应验,所以也被称为符瑞或符应。《孔丛子·记问》中记载孔子之言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祥”。《吕氏春秋·大乐》曰:“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所以,太平的理想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想。

  龙、凤被视为太平祥瑞,是贯穿于家、国、天下之中的。任何文化中的个人,都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这是自然的性别分类。但是中国男人的名字里往往有“龙”字,女人名字里往往有“凤”字,所以中华文化中的男女还拥有另一种分类,这是文化分类。当然,在不同的社会中,龙凤都可以代表卓越的人才,比如“卧龙”与“凤雏”,总之,龙、凤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就家而言,男女和谐包容,家庭就能“龙凤呈祥”了。如果由“家”扩大到“国”,再扩大到“天下”,都能实现和平与包容,就是“天下太平”。

  中华文化中最精彩的“龙凤呈祥”是一出大家都熟悉的京剧。故事是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改编的。《三国演义》的回目文字侧重表现政治上的角斗,而京剧的剧目《龙凤呈祥》就有点文化融合的意味了。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反观古代华夏各个朝代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大概都和三国时代的情形差不多,之所以能够分久必合、多元一统,就是因为他们都有在华夏实现太平盛世的使命和理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龙和凤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异质力量,他们之间和而不同,才能丰富、发展中华文明,呈祥献瑞。

  (作者:徐兴无,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教授)

<strong>(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22年12月30日发布)</strong>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其西北部是中国最长、最宽南北向山系——横断山脉,东部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山高谷深,河流纵横。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云南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全力破交通瓶颈、补交通短板,作为推进云南发展的“先手棋”。

  <strong>超龄、蒙灰都更费电</strong>

<strong>  “政策包”促就业</strong>

  会议强调,各地民政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关口前移”和农村养老服务疫情防控,通过加强健康监测和核酸抗原检测、推动就医用药优先保障、落实分类分级健康服务、配备血氧仪和吸氧设备等措施有效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要求。要建立农村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细化实化农村老年人疫情防护措施,以疫情防控为重点做好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

  “中拉青年艺术家成长伙伴计划”则将助力中国与拉丁美洲的青年作家、画家、雕塑家、音乐家、导演等开展跨领域的创新合作、作品数字化转化、展示交流,发掘并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文学艺术家互学互鉴,用各自本土的文学艺术语言融合创新,共同讲好中国、拉美与世界的故事。

周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