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冲顶遇阻大跌3%!双重打击下距离创新高还有多远?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10 02:12:27

  国际金价7日重挫3%,创近一个半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强劲的非农报告令原本乐观的9月降息前景遭受打击,美元指数大涨近0.8逼近105关口并带动中长期美债收益率反弹,打压黄金买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央行暂停增持黄金,投资者也在评估全球央行买盘的持续性。

  全球央行需求前景

  近两年来,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需求一直在上升,从而有力支撑了金价。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中国人民银行是2023年最大的买家,净购买量为723万盎司。

  盛宝银行大宗商品战略主管汉森(Ole Hansen)在发给第一财经记者的报告中表示:“总体而言,黄金仍在盘整,目前来看可能会延长这一阶段,长期看涨的前景没有改变。”

  经纪商Exinity首席市场分析师谭(Han Tan)认为,“除非市场看到新的央行购买以及美联储降息的更大前景,否则黄金对历史新高的追求可能会受到阻碍。”

  宏观局势的不确定性依然是买盘的重要理由。自古以来,黄金是动荡期间资产保值的重要途径。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显示,自2010年以来,各国央行累计购买了超过7800吨黄金,其中四分之一以上是在过去两年买入的。Metals Daily首席执行官诺曼(Ross Norman)表示,未来官方购买将保持稳定,每年可能保持在1000吨以上。“去美元化是一个持续的主题,不少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将外汇储备转移到黄金中以平衡风险。”他补充道。

  第一财经注意到,新兴市场国家对于黄金的偏好依然较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3月将黄金持有量增加4.448吨至236.610吨;伊拉克2月将黄金持有量增加3.079吨至145.661吨。波兰央行行长格拉平斯基(Adam Glapinski)本月表示,波兰今年购买了5吨黄金,并计划继续增加黄金储备。

  非农破灭美联储降息狂热

  由于黄金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指数的强弱往往会影响金价的走势,这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自美联储2022年3月开始新一轮紧缩周期,国际金价在半年内下跌近15%,随着通胀见顶回落和美联储放缓加息步伐,黄金才开始逐步收复此前的失地。

  在本周前期多项就业数据遇冷后,外界一度展望如果5月非农表现疲软,9月将成为美联储首次降息的节点。截至6日收盘,美债中长期美债 收益率已经连跌6个交易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较去年10月份5%的峰值下降了约70个基点。

  然而政府版就业报告再次与此前公布的私营部门ADP调查出现巨大偏离。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5月新增就业岗位27.2万个,平均时薪月率在4月份放缓至0.2%后增长0.4%,同比增速回升至4.1%。通常而言,3.0%~3.5%的工资增长被视为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一致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韧性降低了9月份开始降息的可能性。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的概率降至50%左右。美联储正在密切监测劳动力市场状况和经济增长,以确保在试图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时,不会将利率过于紧缩,也不会使经济过热。

  非农发布后,摩根大通将美联储首次降息预测从7月份推迟至11月份。此前,该行是为数不多预测美联储7月份降息的机构之一。摩根大通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费罗利(Michael Feroli)表示,“7月份降息可能性现在看来微乎其微。从现在到9月份三份就业报告中,家庭调查指标预计将更为疲软,但考虑到最近就业增长的势头,我们认为可能需要从现在到11月份的五份报告都显示出疲软才能通过降息考验。”

  抛出“中国挑战”的论题后,米利接着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不仅要跟上(中国的)步伐,而且要超过(他们的)步伐,这样才能确保和平。”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包括殷美根在内,已有5名中管干部被查。也就是说,本月以来,中纪委连续打虎,已有6名副部级官员落马。除了本周落马的3名副部级干部外,此前3月16、17、18日,中纪委也连续三天宣布副部级干部被审查调查,分别是:

  3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博鳌亚洲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国家对美元的态度发生改变,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美国将美元和国际支付体系“武器化”。除了美国的盟国之外,很多国家的风险溢价上升。

  此前媒体报道,中联部曾举办过“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宣介会。宣介会上,晋中市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模拟召开部务会,再现了听取考察情况汇报、研究提出平遥县长建议人选的工作情景。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早在200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就曾明确严格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和选拔录取程序,并在2010年时重申了这一要求,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在当年省属高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5%以内……‘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 

  当然,在云冈石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中国学者的身影。1919年,史学家陈垣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的文章,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了考证,11年后他又发表《云冈石窟寺的译经与刘孝标》,首次论及云冈的译经活动;1926年,陈万里撰文《云岗石窟小纪》;1929年,叶恭绰写作《大同云冈石刻毁失记》,呼吁对石窟加以保护;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一行考察云冈,并撰写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阐释了云冈石窟的价值,同年,顾颉刚也编辑了《云冈造像史料》;1936年,周一良发表《云冈石佛小记》 ,大同学者白志慊出版《大同云冈石窟寺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但未能建构出足够全面而精细的理论系统。因此与许多古迹研究相似的是,云冈在中国,云冈研究却在海外。

伍明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