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概念追踪 | 多家航司5月运营数据亮眼 暑运旺季助推业绩弹性进一步释放(附概念股)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8 09:03:35

多家航空公司6月17日晚间披露了5月主要运营数据。有机构预计,随着未来国际客流量加速回归,国内航司国际航线将逐渐恢复,行业宽体机有望更多投向国际市场,从而缓解国内供给过剩的局面,带动各航司飞机利用率上行,航司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

从披露情况来看,国际客运运力投入和旅客周转量的大幅变动最为亮眼,多家航司相关指标增幅超100%。出境游延续快速恢复态势成为重要牵引因素。国际航线增速明显,部分航司增加了新航线,或者优化了频率。

具体来看,中国东航公告, 5月公司的客运运力投入(按可用座公里计)同比上升16.18%;旅客周转量(按客运人公里计)同比上升34.08%;客座率为80.83%,同比上升10.80个百分点。

南方航空公告,5月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客运运力投入(按可利用座公里计)同比上升11.64%;旅客周转量(按收入客公里计)同比上升23.21%;客座率为83.06%,同比上升7.80个百分点。

吉祥航空公告, 5月公司客运运力投入(按可用座位公里计)同比上升15.74%;旅客周转量(按收入客公里计)同比上升19.57%;客座率为82.44%,同比上升2.64%。

近期,国内上市航司的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悉数出炉,一季度业绩在明显改善。根据几家航司发布的一季报,春秋航空,南方航空,海航控股,吉祥航空和华夏航空都实现了盈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1亿元,7.56亿元,6.87亿元,3.71亿元和2467万元。

根据中航协披露 的信息,今年一季度,国内航空公司整体实现盈利24.6亿元,同比减亏增盈95.1亿元,有16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不过,在2023年国内航空公司整体依然亏了171亿

随着端午假期的结束,各地中高考也将逐步落幕,国内民航业即将迎来一年中最为重要的暑运旺季。中泰证券预计,2024年5月全行业航班量将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1%,其中国内航班量恢复至108%,国际和地区航班量分别恢复至73%和65%。在需求强劲的推动下,各大航司的飞机利用率将持续提升,座公里成本有望进一步摊薄,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改善。

机场方面,4月海口美兰、深圳宝安、厦门高崎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机场也实现90%以上的恢复。随着暑运旺季的到来,机场客流有望继续攀升,运营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国信证券认为,今年暑运旺季值得期待。2024年我国民航供需缺口将持续缩小,航司价格竞争意愿较弱,2024年航司盈利将继续大幅向上突破。

中金研报称,2021年以来,民航需求恢复带动民航客机订单和交付明显增长。由于上游成本上涨、劳动力紧缺、地缘政治等影响,全球航空供应链迎来革新。国内航空配套企业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需求恢复和格局重塑背景下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相关概念股:

中国国航(00753):2024年5月,集团共引进1架ARJ21-700飞机。截至2024年5月底,集团合计运营915架飞机,其中自有飞机407架,融资租赁212架,经营租赁296架。2024年5月6日起,公司新增北京首都-利雅得航线(每周三班)。2024年5月17日起,复航北京首都-马德里-哈瓦那航线(每周两班)。

  会议还强调,要毫不迟疑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对受洪水威胁群众做到应撤尽撤、应转尽转,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加强安置点服务保障,全力满足群众居住、饮食、医药需求。

  缴存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住房套数认定范围,以不动产登记部门记载的购房所在地县(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房屋信息为准(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洞头区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已拥有的房屋使用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不计入住房套数。

  另据媒体报道,峨眉飞豹救援队此次带到涿州的15艘冲锋舟全部损坏、潍坊雷霆救援队也有3艘彻底报废、青岛九九五应急救援队5艘船只用坏4艘……

  异化的旅游行业真的适合跟风投入吗?旅游的终极目标是游客对本地生活的体验,人与人面对面之间的沟通依然是最重要的方式。贾云峰认为,抖音导游的非现场化,预计并不会对传统导游行业造成大的冲击,多数游客仍愿意选择线下面对面的旅行方式。与此同时,抖音导游作为一种数字化展现形式,也将为一部分热爱数字技术的旅游者提供个性化方式的选择。

  杨赛霓认为,当下不可能把所有标准不够的基础设施都推倒重来。因此,在更新时,需要基于气候风险评估,做一个优先级排序,优先投资一些设防标准差距大,同时极端天气风险最高的区域,而且这种评估必须要面向未来。

  在杨赛霓的理解中,韧性城市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一是“顶得住”,基础设施的抗冲击能力强;二是“能减轻”,一旦遇到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能通过较细化的应急预案和高效有序的备灾和应急响应体系等方式,及时撤离、转移和安置民众,尽可能减轻灾害带来的后果;三是“快速恢复”,即使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也能有很好的抢修能力,应急电力、通讯设备充足,生命线系统恢复速度快。

潘莹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