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焕新生 江西龙南在保护中让文物“活”起来

来源: 中华网
2024-06-08 04:38:05

  中新网江西龙南6月6日电 (熊锦阳)在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西省主会场活动6日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赣州龙南市开幕。百余名江西文旅界代表以及游客走进龙南,沉浸式体验龙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开幕式上,开场舞蹈《来的都是客》中,舞者们用热情洋溢的舞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展现江西人民的热情与好客。随后,大型历史纪录片《史说江西》通过影像,游客可穿越千年时光,领略江西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

  随后,开幕式上公布了江西省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江西省革命 烈士纪念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吉安市博物馆、上饶市博物馆入选,现场还公布了2023年江西省文物安全守护人名单。

  与会嘉宾和游客还深入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阳明心谷、关西新围、西昌围等文物活化利用点实地参观,亲身感受龙南特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魅力。

  “来到龙南后,一步一惊艳!不仅亲身体验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也品尝到了许多客家非遗小吃,还在展馆里看到了诸多非遗传承。这一趟的感觉非常好,将文化遗产与社会同步发展结合的保护利用模式真的很新颖、很有创意。”游客夏女士说道。

  龙南市是江西的南大门、千年客家古邑,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遗产众多。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在龙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近年来,龙南市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客家围屋修缮保护及开发利用计划,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5000万元,有效撬动社会资本5000万元,保护修缮乌石围、龙光围、西昌围等多处文保单位和51座客家围屋。同时,积极探索“文物围屋+文化旅游”“文物+非遗传承”等发展模式,建成全国唯一一座围屋主题博物馆,整合打造国家4A级关西围屋群景区、“世界客家第一村”等景区,形成了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的发展格局。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结晶,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保护精神根脉。”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表示,本次活动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为主题,把江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和宣传展示传播结合在一起,为社会、为公众奉献一场场文化盛宴,必将对动员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珍爱文化遗产浓厚氛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完)

  与此同时,广州越秀官方通过5G移动互联网技术,配合3D视觉技术等搭建全新的“越秀西湖元宇宙花市”。1月15日至2月19日,2023年越秀西湖元宇宙花市平台运行期间,市民游客通过手机就能身临其境参与这场年俗盛宴,了解广州迎春花市的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和公益项目等,360度体验越秀西湖花市的各处景点、看点、亮点,同时提升网上逛花街、赏花市、买年花、办年货的互动体验,让市民体会沉浸式“行花街”、过新年。

  在香港从事银行业的贺先生已经半年多没回内地。谈及为何选择赶在第一天“通关”返回内地时,他笑着对记者说:“想家啊,所以急着回家过年”。他说,因为在港内地人士回内地不用申请名额,只需准备核酸检测,而且回内地不用隔离,以后往返两地非常方便,感谢两地政府对于“通关”所做的工作。他在过关后告诉记者,约15分钟便可完成流程,整体效率很高。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0多次。

  “我相信,中国具备把新冠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张文宏说。论坛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表示:“张主任的演讲坚定了大家的抗疫信心。”

  记者了解到,当前,重庆市正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实施“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集中帮扶农民工就业创业。

  <strong>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研究员肖新建</strong>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部分领域产业技术实现了并跑或领跑。但是,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突出表现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

林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