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周立波回清溪》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5-15 23:41:09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电影《周立波回清溪》观摩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潇湘电影集团主办。

  《周立波回清溪》展现了周立波先生回到老家清溪村后的生活和创作历程,深刻诠释了他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内涵。该片导演赵楠当日表示,如何从周立波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挑选出核心叙事是此次创作中的重要挑战。她在创作中通过深入研究周立波的讲稿、采访亲人及专家,积累了大量素材。“在筛选过程中,我们遵循立波先生的创作理念,即贴近生活、深入群众,并通过间接素材接近历史真实。我们借鉴了他的写作风格,追求文章的起伏转折,最终确定了以1955年周立波先生回到益阳清溪村的故事为主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认为,电影对周立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家精神进行了准确捕捉,他指出,“电影的叙事集中于周立波回乡的特定时期,有效避免了泛泛之谈,展现了周立波作为作家和领导者的多维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用“静水深流”形容该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指出本片不仅激发了观众对历史意义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向作家和艺术家们展示了深入生活、积极投身现实的必要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认为影片深刻体现了周立波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影片的核心,展现了周立波作品的深远影响。影片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漫画与真人画面结合的创新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认为,影片以“回”为核心主题,深刻展现了周立波先生的作家良知和挑战自我的勇气,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和对人民 的尊重。影片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现实,情感升华,彰显了民族的创业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该片提供的重要历史线索对于理解当下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认为,本片以小说作者周立波先生的视角展现了一幅真实的《山乡巨变》画卷,不仅深入地引领观众理解新中国的历史,还深刻地探讨了作家的职责、文艺的本质以及作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高小立指出,电影以其对历史背景的尊重和真实再现,特别是对“乡村振兴”和“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深刻关注,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周立波在创作中遇到的困境及其投身合作化运动的决策,影片凸显了实事求是书写历史的重要性。

  大家关心的“林阳”目前在都江堰基地非参观区安静生活,健康养老;“林冰”和“嘟嘟”在雅安基地非参观区,平安健康,且“林冰”今年没有繁育计划。

  再往前倒,新德里还计划在喜马拉雅山山麓的印中边界修建一条长达4.1公里穿山隧道,这样的话,“全年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入‘拉达克’”。

  这种模式下,近年来,北生所在细胞程序性死亡、感染与天然免疫等多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20年过去,它仍是中国科研体制内的“特区”,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

  周忠和表示,基金委还应扩大面上项目的资助率和资助强度,其单项资助强度曾一度达到八九十万元。近几年,基金委资助资金的总池子逐年扩大,但面上项目被其他各类项目所稀释。2021年,基金委面上项目总资助金额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拨款的49.3%,十年前,这一数字能达到66.5%。

  对加班费,即使签订了协议,同意公司不支付加班费,也不能被法律认可。单位只要违反了法定工作时间标准、超时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王贻芳指出,当下,以竞争性项目制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体制中,科学研究的一切组织事宜由政府的项目管理官员来控制,他们拥有立项、组织评审、审批等权力。这种管理体制相当于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课题组,完全忽略或跳过了关键的中间层——科研单位。这与大多数国家的科研管理模式不太一样,没有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专家的作用。“本质上其实是不相信科学家。”他说。

张金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