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1克棉织500米纱线 中国百年纺企何以引领行业潮流?

来源: 宣讲家
2024-06-04 02:25:20

  中新网无锡6月3日电(记者 唐娟 魏园)太湖之滨,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纺织企业正以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潮流。6月2日,中新网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采访团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现在所在的车间,量产的就是世界上最细的纱线,它能细到什么程度?1克棉花能织出500米的纱线,这就是300s特高支纯棉纱线。”在无锡一棉的生产车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向记者介绍着棉纺行业的“奢侈品”。

  在运转的纺织车间,一排排机器前只能看到几个工人,实在让偌大的车间显得有点冷清。蔡赟说:“几十万个传感器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等生产数据都能在终端大屏上一目了然,每万锭用工10人以内,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它代表着中国纺织行业最领先的技术水平。”

  无锡一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它见证了无锡乃至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锡一棉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然而,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一棉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纺织到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华丽转型。

  智能化改造是无锡一棉转型升级的关键,这为企业带 来了切实的效益:生产效率提升了15%、运行成本则降低了11%、劳动强度降低30%。同时,无锡一棉的转型还赢得了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等多项荣誉。

  以技术革新为核心,无锡一棉不仅为全球纺织行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300s特高支纯棉纱线在这里实现量产;100s以上特高支纯棉纱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众多知名成衣品牌纷纷选用无锡一棉的面料;其输出技术在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国家工业园投建的纺织工厂更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无锡一棉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这家百年工厂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完)

  多业态融合

  三是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立破并举、扶正祛邪,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阿联酋是中国中车在海湾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中车曾先后参与阿联酋多个货运和客运列车项目,积极为当地轨道交通发展贡献“中车方案”。2022年12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阿提哈德铁路公司量身打造的员工检测用高速内燃动车组在阿联酋第51届国庆庆典上亮相,受到阿方赞誉。此次签署运营用高速客运内燃动车组合同,是双方再度携手深化合作。

  晚饭后工作并未结束 民警再次出发夜巡

  加拿大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在会议上表示,贸易争端各方必须尽一切努力寻找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履行其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下的诚信承诺,上诉机构“停摆”带来了不公平和对部分成员的短期优势。

  每逢吃面,绕道而行。就这样,老胡和面条“杠”了整整10年。

童杰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