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如何不“断更”?经济日报:让年轻人成为主力军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11 00:54:57

  青年非遗手艺人制作“变形金刚”皮影、捏“冰墩墩”面人的视频灵动传神,在社交平台火热传播;从校园到博物馆, 新老匠人开设的各类非遗体验课寓教于乐,广纳天下“学徒”……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热潮下,如何挖掘培养各领域人才、开展跨界合作等话题,引发关注。

  非遗保护与传承能不能红红火火,关键在人。青年人是创造新文化的生力军,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

  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一代代人记忆与技艺的承续,离不开一批批艺高人胆大的人才引领和担当。同时,要培养坚守匠心、与时俱进的非遗传承人,以多元渠道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其中,打造非遗“年轻态”。

  伴随短视频、直播的火爆,非遗与大众的距离近了。“00后”传承人党飞华通过短视频平台将皮影技艺与国潮风尚相结合,吸引了更多人向长辈诚心学艺,也让古老的皮影更具青春气息。“江寻千”“南翔”等自媒体创作者,走访各地拜师学艺展现“打铁花”等非遗技艺,或复刻各类非遗工艺品及传统美食,以体验者而非传承人的身份,带火了一些地方的非遗文旅项目和非遗产品。

  在保护与传承的前提下,若各地找准特色定位,结合大众潜在的体验需求打造优质产品,还能将这部分由非遗带来的流量转化为实际收益,实现跨界共赢。

  发掘、培养复合型非遗人才还要注重校园培养。一些高校已经在相关学科设置和职业规划方面提前布局。不过,非遗人才培养久久为功,还需各方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充分发挥人才创造力,不断提升非遗的文化影响力。

<strong>  重拾脱口秀</strong>

  刘晓峰认为,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步伐加快,社会工作将在优化乡村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现在,很多乡村设置了社会工作站,‘一村一社工’目标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已经出现较大缺口。下一步,要壮大社工队伍力量,提升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节目从多种维度开展普法,对于涉及的法律术语、条款等,以“小贴士”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以便观众及时了解法律概念、理解案情。法律知识与真实具体的案件同时出现,配合法官的权威解读,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从节目中了解法律知识。

  如果信用报告上已有客观、真实的征信不良信息,应尽早终止不良行为,保持良好信用记录。例如,出现贷款逾期后应及时还清逾期欠款,后续注意按时还款,避免再次出现逾期。

  以“中国复眼”项目为龙头,重庆将融合地质、天文、航空航天、生态旅游、大数据应用与发展等,面向前沿科学,攀登技术高峰。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获批科技项目355项。

  作为助企纾困最有力的政策工具之一,增值税留抵退税是2022年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其中,既有增值税留抵退税,又有支持科技创新、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还有降费缓缴措施,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特点。

陈致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