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考古学论文:古基因组研究揭示玛雅人祭祀仪式细节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14 12:21:21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个体的DNA分析,发现了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埋葬祭祀仪式的更多细节。研究结果还展示了玛雅地区延续至今的基因传承。

  该论文介绍,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古城奇琴伊察在古典时期末期(公元800年-1000年)成为玛雅人的主要聚居地。整个遗址中存在大量祭祀仪式的证据,其中,“神圣天坑”是一个有超过200具遗骸的巨坑,但关于其祭祀活动的细节仍不清楚。

  考古人员1967年在“神圣天坑”附近发现了一个地下蓄水池或储水室的结构,其中有100多具年轻人的遗骸。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Rodrigo Barquer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从其中64个个体身上提取了DNA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样本的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个蓄水池在公元七世纪早期至十二世纪中期一直在使用。遗传分析表明,这64个个体全部为男性,其中有25%的人是近亲,包括两对双胞胎。

  此次研究的遗传分析除了揭示出蓄水池中个体的身份,还通过与现今该地区居民的对比揭示出了基因的延续性。论文作者的研究发现表明,被献祭者来自附近的玛雅社群,而非更遥远的地方。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免疫力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异,表明该地区在殖民时期可能因传染病(如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圣天坑”附近蓄水池遗址所处背景下,当地古玛雅人有其更倾向的献祭方式,这也为该地区人们的遗传史提供了新见解。( 完)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表明扩大内需将是2023年经济工作主基调。

  “医生告诉我,每三个月我都会定期到医院去复查,在用药后我的病情控制也很稳定,如此遵照医嘱必须坚持五年但医院开不了这款药,我剩下的4年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不敢想。”韩阿姨说。 

  广东也是较早组团出海的外贸大省。早在11月中旬,深圳就组织了22家医疗器械企业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参加行业最为重要的展会,拿下4200万美元的订单。除了各省都格外注重的欧洲市场,广东也极为重视自己更有优势的东盟市场。广州、东莞、中山等地近70家企业组团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亚太区美容展特别展;47家企业包机赴马来西亚参展,对接采购商约520人,意向成交额达3000万元人民币;18家深圳企业包机赴印尼雅加达参展,达成意向订单约4500万美元。

  在谈及患者出现的副反应问题时,李恒宇指出,不少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确达到了药物的化学要求,但是药物的合成过程还有辅料、杂质和工艺等问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辅助药物也会对患者的整体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如出现过敏反应、影响药物吸收、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等。所以,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应该遵循循证医学证据、更看重临床研究结果。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天眼查的招投标信息显示,青海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中标项目的采购人包括青海省环境保护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中标金额从十几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

王丽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