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发布防范农资“忽悠团”提示 公布5起典型案例

来源: 能源网
2024-06-03 16:01:57

  公安部要求,要在近年来持续打击整治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打击重点,紧紧围绕农时季节,不断深化农资打假“田间警务”工作,盯紧种子、化肥、农药等重点领域,整合资源手段,全面摸排线索,严打种子套牌侵权、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化肥营养成分不足等突出犯罪活动,特别是对欺骗蒙蔽农民群众的农资“忽悠团”售假犯罪出重拳、下狠手。要进一步优化打击方式,强化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对“黑窝点”“黑作坊”“黑工厂”以及流窜作案团伙要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对涉案人员多、社会危害大的重点案件,发起集群战役,开展集中破案攻坚,坚决摧毁整个犯罪网络。要进一步深化行刑衔接,不断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联合督办等制度,推动形成部门联动合力。要进一步强化区域警务协作,全环节打击假劣农资“产、供、销”犯罪链条,对重大跨地域案件及时组织涉案地公安机关开展区域性农资打假会战,不断提升联动打击质效。

  近年来,农资“忽悠团”犯罪团伙不断翻新犯罪手法,流 窜农村地区高价兜售假劣农资,致使部分农民群众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提示,此类犯罪具有一“引”二“吹”三“骗”的行为特征,即:先以赠送小礼物、免费吃饭等小恩小惠吸“引”群众参加所谓的农资科技讲座、农资新品推介会等活动,再由不法分子扮演成农业专家、厂家技术人员等出面“吹”嘘假劣农资产品功效、性能,最后利用大幅度打折、限时促销等话术诱“骗”群众购买假劣农资。广大群众如有发现符合上述行为特征、疑似“忽悠团”的,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举报。

  为震慑不法分子、提示群众加强防范,公安部今日公布5起农资“忽悠团”售假典型案例。

公安机关依法打击农资“忽悠团”售假典型案例

  辽宁铁岭侦破一起以虚假试验方式销售伪劣复合肥案。该案根据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案值11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田某某等人冒充某农业大学专家,通过现场进行虚假吸水性试验,向农户展示其肥料具有较强吸水性(实为保水剂),获取群众信任后,高价兜售有效成分不足的复合肥。

  吉林长春侦破一起农资门店销售假冒玉米种子案。该案根据权利人企业举报线索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案值2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尹某某等人利用经营农资门店的便利,走村串户向群众宣称可从厂家直接拿货,并以超低价格诱骗农户购买假冒玉米种子。

  黑龙江哈尔滨侦破一起“忽悠团”销售伪劣复合肥案。该案根据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线索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案值2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等纠集农资犯罪前科人员,流窜于偏远乡村,由团伙成员分别饰演讲师、销售员等不同“角色”,向农户兜售有效成分不足的化肥。

  江西新余侦破一起冒充专家销售伪劣化肥案。该案根据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线索破获,抓获犯罪嫌疑人43名,查获伪劣化肥35吨,案值20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辛某等人打着大学讲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会员等名头,通过下乡宴请农户、夸大化肥功效、低价促销等方式,诱导农户购买有效成分不足的化肥。

  “6根面20元”及以“4个海鲜菜1500元”,这些都值得反思。尽管春节是消费旺季,今年春节甚至有“报复性消费”倾向,商家仍要警惕竭泽而渔,不要让消费者失去信任。努力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安全感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即使旅游消费有可能只是“一次性买卖”,但几年前国庆期间某地“一盘大虾‘毁’了一座城”的教训不能忘记。各种消费方面的“不平事”,都是给旅游业回血、消费复苏设障添堵,故有网友警告西安“别让一碗面‘毁’了一座城”。

  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上海、浙江及北京三地2022年这一数据超3万元,浙江高过北京,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65元,仅次于上海的39729元。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万元-3万元这一区间的省份包括:天津(29018元)、江苏(28486元)、福建(24987元)、广东(23598元)、山东(22110元)等省份。

  马特恩在致辞中肯定旅比华侨华人长期以来同其他族群和睦相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乐见中华文化日益成为比利时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未来那慕尔省将继续为旅比华侨华人发展和比中地方合作提供便利。(完)

  已公布的部分省份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成温邛高速扩容等项目17个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黄淑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