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科技股......六大机构这样研判

来源: IT之家
2024-06-23 21:30:43

  本周A股市场主要股指延续调整,市场谨慎情绪升温,电子、通信等科技成长方向逆势上涨。

  机构认为,风险资产进入政策兑现的观察期,内需预期的打破或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市场拐点明确后可逐步切向绩优成长,此外建议继续持有红利类资产。科技股,核心军工、半导体设备以及与AI硬件相关的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也值得关注。

  影响后市投资大事件

  新版备案办法征求意见 助力提升证券评估业务整体质量

  中国证监会6月21日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监督管理,财政部会同中国证监会研究起草了《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办法》突出问题导向,集中解决证券评估机构未备案执业、违规提供报告、超出胜任能力执业等关键突出问题,助力提升证券评估业务整体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多地出台鼓励放 弃、退出农村宅基地政策

  近日,多地出台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引发市场关注。安徽省凤阳县日前出台楼市新政,明确给予退出宅基地奖励。一定期限内符合条件的凤阳县农村居民,如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一次性给予5万元购房奖励。江苏省南通市也明确,自愿退出(放弃)农村宅基地进城购房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具体标准由全市各地自行制定。

  同比增超25%!新基发行回暖

  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截至6月22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成立基金601只,发行规模合计6489.51亿元,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56%和25.46%。去年同期,全市场成立基金586只,发行规模合计5172.68亿元。从基金类型看,债券型基金首发规模占比近80%;主动权益类产品方面,红利主题产品备受资金青睐。

  机构后市投资观点

  当前市场仍处于政策、价格和外部三大信号的观察期,政策信号出现扰动,价格信号仍未明确,外部信号仍待观察,预计三季度上述信号将逐步明确。当前市场对绩优龙头的配置共识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拐点明确后可逐步切向绩优成长,此外建议继续持有红利类资产,重点聚焦现金回报的稳定性,适当回避盈利周期性波动显著、投机性资金密集的行业。

  5月经济数据仍未打破市场对于内需修复的担忧预期,地产链为代表的传统内需依旧偏弱。二季度以来,国内权益市场已经历了一轮政策预期带来的修复。当前看,风险资产进入政策兑现的观察期,内需预期的打破或仍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短期市场交投情绪或有所减弱,资金或阶段性寻求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方向。

  当前时点,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流动性与风险偏好改善相关的科技股布局机遇。可关注核心军工、半导体设备与AI硬件相关的消费电子等细分。此外,券商整合或将出现一定主题投资机会。

  中欧基金:市场长期主线再次来到较为合理的时点

  预计市场长期主线再次来到较为合理的时点。首先,面对中长期利率下行趋势,红利概念持续具备投资吸引力,尤其是针对投资国别受限且长久期的资金如险资;其次,消费下沉正驱动中国经济结构性走强,关注国潮消费、境内游和国货替代概念;最后,地产政策已然出现转向,地产和地产链成为“困境反转”的主线。中长期来看,符合新“国九条”指导思想的新质生产力主线、高ROE企业和具备ROE改善空间的行业有望获得市场进一步关注。

  平安基金:可将绝对高股息策略作为主要配置方向

  在无风险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增配权益资产来提高长期收益率势在必行,而A股市场正迎来越来越多长期且稳定的资金,红利策略正好与这部分增量资金有着较高的匹配性。“高股息”策略既能为追求稳健风险收益特征的机构投资人提供选择,又可有效规避权益市场波动风险。再加上“新国九条”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分红率的提升,红利低波资产当前股息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目前的宏观环境适合将绝对高股息策略即稳定价值类作为主要配置方向。

  中信保诚基金:多因素影响下债市或保持震荡

  地产政策重点转向消化存量,对稳增长和风险偏好有所提振。当前市场关注点已从政策预期转向关注政策实施效果。短期高频数据仍未见明显改善,股市或延续结构性行情,债市可能在基本面偏弱、债券发行面临提速、央行对长端利率风险的关注等多因素影响下保持震荡。

 

责任编辑:杨红卜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3/92/11805793857901991564.jpg" alt="" />

  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

  “只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春天就在眼前。”黄磬说,刚过去的元旦假期,户部巷的人流已有明显回升,这个“永不打烊”的小巷即将回归。

  <strong>《环球时报》记者:据报道,美国务院发言人称,美方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在出发前接受检测,原因在于中国国内疫情蔓延,且中方报告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序列数据不够充分、缺乏透明。中方对此有何评论?</strong>

  在湖州,“未来农场”的模样并非千篇一律,但都有共同特质:既有高标准的建设和产出要求,还可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建共享。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对于2023年美联储加息,市场有一定预期。我国金融体系自主性、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这些都有助于缓冲和应对外部风险,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总的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对其他比较小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影响可能比较大。

林国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