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抢通“生命通道”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3 22:06:20

  6月16日,受强降水云系影响,广东梅州市多地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多地受灾严重,梅州平远、蕉岭、梅县、大埔、丰顺等县(区)多处发生山洪、山体滑坡。面对洪水导致的道路受阻,电力及光缆受损,广东移动紧急通过“无人机基站+卫星通信包+卫星通信车”,为抢险救灾抢通网络通信生命线。

  “灾害发生后,我们及时调集救援力量赶赴受灾严重的地区,帮助受困群众脱险、投送救灾物资和实施医疗救助。”梅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罗裕权表示,他们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全力搜寻失联被困人员。

  6月20日,广东省三防办和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表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多次调度指导广东省防汛救灾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维持针对广东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向广东省调拨中央防汛抢险物资装备22万余件(台、套)、中央救灾物资5000件。

  灾后,梅州团组织闻“汛”而动,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奔赴前线,吹响青春集结号,筑牢防汛抗灾的“青春堤坝”,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攻坚战。

  团梅州市平远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员,集中到县志愿服务总站开展接收、整理赈灾物资,整理、派发物资到各受灾镇。截至6月19日,累计志愿服务250余人次,共接收捐赠物资饮用水、食品、清洁工具、药品等300余批次,整理运送60余批次、80多辆车的物资到各镇,并印发《平远县防汛救灾后勤志愿服务招募令》,组建8个受灾镇志愿服务交流群及80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人员,开展救援抢险、搬运物资等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工作。

  6月16日晚,在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开汽修厂的何振安看到河水涨到街道,立刻把厂内的一艘皮筏艇安装好马达,投入到转移群众的工作中。从当天20时到次 日5时,何振安和当地救援人员合力将沿街居民都成功转移到了安置点。一名镇干部回忆,“他来来回回可能跑了十几趟,转移了三四十名群众。”

  梅州部分乡镇由于山体滑坡,一度道路受阻、通信中断,为争分夺秒救援被困人员,消防人员等救援队伍徒步进村抢险。截至6月20日11时30分,梅州市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420起,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协同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共出动消防救援人员4248人次、消防车辆584辆次、舟艇332艘次,疏散、营救群众1869人。

  6月17日4时,梅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白渡特勤站由7名消防员组成的先锋队结束在平远县东石镇的救援工作,徒步前往泗水镇开展救援,于当日16时许到达泗水镇大新村。消防员周桢武介绍,他们途经东石镇时还解救了一名因山体滑坡被困半山腰的路政人员。

  同时,暴雨导致梅州多地低洼区域遭受严重水浸,交通与通讯系统中断,部分镇村因此失联。南方电网广东梅州供电局在灾后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力量投入防汛抗洪保电的第一线,抓紧修复电力受损的基础设施,全力保障电力供给。6月20日至21日,在250个受灾行政村实现电力抢通后,梅州供电局继续加快抢修进度,保障电力供应。截至6月21日16时,梅州已有16万受影响用户恢复正常用电,复电进度达九成。

  6月20日,梅州梅县区桃尧镇河口公变成功送电,桃尧镇全面复电,多日奔走于各个抢修现场的南方电网广东梅州梅县供电局党员突击队队长陈德新松了一口气,带着同事挨家挨户查看各家村民情况。一位70多岁的阿婆独自一人居住,陈德新为阿婆检查家中线路和电器后合上开关,屋内被照亮。

  灾情发生后,国省干线公路部分路段不同程度受损,梅州市公路部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抢通工作,截至6月20日已出动应急抢险机械车辆130多辆、应急抢险人员220多人,受阻的交通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恢复中。

  在道路中断、断水断电、通信中断的“孤岛村”,空中救援力量为受灾民众打开一条“生命通道”。据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介绍,6月17日以来,广东省应急航空救援中心共出动5架救援直升机,执行梅州市平远县、蕉岭县应急航空救援任务,至6月21日11时累计飞行384架次,向灾区运送专业救援人员1251人次,运送应急救援物资86批次约69吨;从灾区转运出受伤民众52人(含重伤员25人)。

  目前,梅州多地交通逐步恢复,受灾群众已转移安置。在受灾严重的梅州市平远县,截至21日晚,全县转移安置群众约1.2万人,相关部门全力保障转移群众在安置点的生活,及时发放矿泉水、方便面、床被等生活物资,做好病毒消杀防治等工作。此外,多地正开展路面清淤除障,有序开展灾后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预测,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突破4200万载重吨,新船订单量约4000万~5000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保持在1亿载重吨左右。接下来的3~4年,中国船企将迎来交船的高峰期。

  在“长城”号合同签订的同一年,包玉刚又追加了6艘总价1亿美元的建造合同。尽管后来有2艘货船因国际航运市场变化而取消,但中国造船就这样从香港开始,打开了国际市场。

  往年元宵节后,是复工、返工热潮的开始,但多个企业反映,“今年比去年招工更难、更慢”。工人大多在观望,“两三年没回家,加上去年行情不好,很多人感觉赚不到钱,今年可能就不出来了。”

  随着邮轮旅行的流行,船舶建造越来越大,登船乘客越来越多,新的航线被不断开发出来,对邮轮安全要求也随之提高。紧急情况下,船舶本身是最好的救生艇。2006年8月,国际海事组织引入“安全返港”要求,提高船舶的生存能力,即在火灾或进水的事故界限内,可以依靠邮轮自身动力,返回最近的港口,且船上安全区域能够满足乘客和船员的基本生活。

  2023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以“冷”开年的上海终于迎来暖阳。长江入海口南侧,一艘未完工的白色巨轮安静地伫立在船坞中。走进巨轮内部,三千多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施工。还有一百多天,中国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轮即将出坞。

  外交部长 秦刚:中方对冲突不断加剧甚至导致失控深感忧虑。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始终立足是非曲直,恪守客观公正,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应该”“四个共同”“三点思考”,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发挥了负责任、建设性作用。我们将继续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对话协商,解决各方关切,谋求共同安全。同时,我们敦促有关国家立即停止拱火浇油,停止向中国甩锅推责,停止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袁承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