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守住民歌的根与魂

来源: 企业网
2024-06-15 14:06:00

  中新网通辽6月13日电 题:蒙古族长调传承人:守住民歌的根与魂

  中新网记者 刘文华

  70岁的赛音毕力格,早早起床,从通辽市区驱车前往15公里外的库伦旗哈拉嘎查,为合唱团30余名学生免费教授科尔沁长调民歌。

  这样的行程他平均每周3趟,已坚持了10年。

  他说,“传承科尔沁长调民歌是我的心愿,多一个人知道,就少一分失传的几率。”

  出生于科尔沁的赛音毕力格,从小就展现出艺术天赋。17岁读初中时,他因身形比例优越考入当地乌兰牧骑(活跃在内蒙古的文艺团体,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在参加多人说唱好来宝节目时,他又因嗓音条件好获得了上台独唱的机会,自此开启歌唱之路。

  赛音毕力格是“野路子”出身,20岁出头初次接触音乐理论知识,20世纪70年代师从著名歌唱家拉苏荣。

  乌兰牧骑一直有“一专多能”的优良传统,青年时的赛音毕力格更是代表,唱歌、跳舞、吹笛子、唱京剧和歌舞剧、编创曲目,他样样精通。

  赛音毕力格回忆着青年时期的演出经历如数家珍。“我一唱就是一个小时,观众一次次的掌声会拉长演出时间,那时也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他说。

  休息间隙,演员便与观众一起聊长调、谈人生。赛音毕力格知道,这接近自然和心灵的声音,生生不息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田。

  工作几十载,赛音毕力格用脚步丈量着科尔沁的每一方土地,将歌声洒向草原深处。其间,他搜集、整理了散落在民间的近百首科尔沁长调民歌,填补了科尔沁长调民歌无人唱响专业舞台的空白。

  他说,“老师拉苏荣先生说过,科尔沁长调民歌作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后继有人。我立志将草原文化的根脉一代代传下去。”

  赛音毕力格介绍,科尔沁长调民歌以五声调式为主,多数为叙事民歌,一首歌一个故事,主题涉及四季生活、爱情、信仰等,大多根据真人真事创作。

  2009年,赛音毕力格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几年后他从通辽市民族歌舞团退休,又自费成立科尔沁长调民歌传承基地,办起学习班,不设门槛、不收学费、不遗余力地教学生带徒弟。这些年,赛音毕力格教出的学生有200余名。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声乐教授杨常梅已向赛音毕力格学习了6年,2023年,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授予杨常梅“传承创新文化榜样”荣誉称号。

  近年来,赛音毕力格和他的学生们陆续走出国门,将科尔沁长调唱响法国、美国、印度、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古老而 悠远的科尔沁长调也如插上翅膀,飞向更辽阔的天地。(完)

  为了第一时间把煤炭送往全国各地,高效完成能源保供任务,下峪口站分秒必争,紧盯现场装卸车组织、人员配备、车辆移动、车辆挂运等重点环节,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创下了每小时44.5车的好成绩。

  在当地的统一指挥下,三一救援队在hatau地区协助对倒塌房屋进行搜救挖掘与地毯式排查。经过16个小时的连续搜救,三一救援队已在hatay city社区成功救出4人,其中1名小孩。

  陈某说,由于自己确实是京东白条用户,所以接到电话后就相信了对方。因为很看重个人征信,很快就被带入陷阱,钱款转账出去后意识到被骗了。

  2月9日,广西贺州市多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一片忙碌景象,菜农们采摘辣椒、上海青等各类蔬菜,销往大湾区市场。目前,广西贺州市共有12个供港澳蔬菜备案基地和20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含加工),主要生产豆杯、毛节瓜等粤港澳热销蔬菜,每年约有70%的蔬菜供应大湾区市场。

  在对今年经济工作的谋划中,多地明确提出稳就业目标。当前,用工大省与劳务输出大省的紧密合作畅通对接,为把握复工机遇提供了有力支持。

  毛宁:中国政府一贯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国际规则,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我们反对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歧视打压中国企业的错误做法,希望澳大利亚方面为中国企业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多做有利于双方互信和合作的事情。(完)

陈珍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