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千里赴渝寻亲 父子两代人夙愿终实现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2 18:21:13

  【港澳台专线】台胞千里赴渝寻亲 父子两代人夙愿终实现

  中新社重庆4月13日电 题:台胞千里赴渝寻亲 父子两代人夙愿终实现

  作者 梁钦卿

  来自台湾的唐启明一走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便看到举得高高的红色牌子,上面的黑色毛笔字写着“欢迎堂弟唐启明回家”。举着牌子焦急等待的两人,正是唐启明的堂兄和侄儿。初次见面却像是久别重逢,看着眼前的大陆亲人,唐启明瞬间泪目,感叹“这么多年,终于完成了两代人的夙愿”。

  唐启明的父亲唐友仪祖籍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合川区),于1949年迁居台湾。之后,唐友仪在台湾结婚,先后生育唐启圣、唐启明二人。20世纪80年代,唐友仪与老家亲人取得联系并互有书信来往,就在他准备回大陆探亲时,竟意外查出身患癌症,最终未能成行,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回家的心愿从父亲那里传到了儿子们心里,这份血脉相连的故乡深情成为唐启圣、唐启明两兄弟心中的执念。从那时起,他们二人就开始寻亲之旅,但苦寻多次无果。“父亲和大陆亲人的书信,每一封上都有父亲的泪痕,我们都会反复看。”唐启明说。

  2024年1月,唐启明在网上联系到重庆市合川区公安民警,请求帮助寻找大陆亲人。了解此事后,合川区公安局民警彭勇立即与唐启明取得联系,开展寻亲工作。

  由于唐启明提供的线索比较明了,本以为这条寻亲之路会比较简单,然而事实并不乐观。彭勇查遍合川区乃至重庆市范围,都没有查到相关亲人的信息,联系相关部门查询也一无所获,看似简单的寻亲遇到了瓶颈。于是,彭勇把排查重点确定在唐氏家族范围内,发动基层干部、熟人朋友和热心民众助力寻亲,尝试多渠道多方式推进。

  “唐践义、银秀凤是我的曾祖父母,伯祖父唐志厚于1949年去台湾了。”2024年2月1日,合川区三汇镇大田村居民唐仁伟看到寻亲信息后,立即联系到彭勇。随即,彭勇找到唐仁伟的父亲唐友润。

  唐友润表示,祖父母原住在合川县响水乡大田村,均已去世多年。他们共生育三子三女,长子唐志厚去了台湾,二子唐志德亦即自己的父亲和三子唐志犹也已去世,目前只有83岁的幺女唐志玉还健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父亲和三爸唐志犹都还健在,台湾的伯父与老家还有书信往来,伯父患病后便断了联系。”他说,他们也曾托人帮忙寻找联系唐志厚,终是石沉大海。

  在唐友润家里,还留有一沓唐志厚从台湾寄回家的信件和照片,虽然信笺纸已经泛黄,照片也有些模糊,但保存还算完好。其中一封信里,唐志厚讲述了自己改名唐友仪的情况。唐友润指着一张四人照片说:“这就是伯父一家,即唐友仪夫妇和两个儿子。”

  “你手中怎么会有我们的全家照呢?”彭勇将这张四人合影发给远 在台湾的唐启明,电话那头,唐启明的音调瞬间变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我立即安排时间,尽快回合川与亲人团圆。”

  “这么多年,我们兄弟大陆寻亲都没有成功,几乎快绝望了,没想到这次这么快就找到了。”4月11日飞抵重庆并见到大陆的亲人后,唐启明表示,相信随着两岸不断融合发展,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一定会有更多台胞像他一样回到大陆寻根,续写跨越海峡的血脉亲情。(完)

  <strong>“极大提振了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信心”</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太原1月15日电 题:山西省人大代表乔香平:让古老珐华融入现代生活

  正在此间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廖和明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编辑朱德泉建议,山东应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创立数字生活世界,合理规划开发数字齐长城周边的数字土地,建设数字文化创意园区,吸引全球“元宇宙”玩家免费入住,竞相开发设计各类数字建筑、数字展览及风云际会的游戏场景。“通过为他们打造可交易能升值的价值体系,实现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新消费,推动数字文旅向纵深发展。”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与边境城市满洲里市相连,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草原广阔。这里的煤炭地质储量约有104亿吨,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草原煤城。

  <strong>“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strong>

李怡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