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耕”新!2024全国春播进程图出炉 看春播足迹到哪儿了

来源: 中青网
2024-06-01 15:16:45

  中国天气网讯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到了惊蛰时节,我国春耕春播工作已陆续展开,从华南到西北,田间地头逐渐忙碌了起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播工作对于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中国天气网推出2024全国春播进程图和春耕春播天气地图,看各地春播何时展开,近期春播天气如何。

  2024全国春播进程图出炉 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已开启春播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各地春播时间也不尽相同,一般于2月下旬陆续开始,由南至北持续至5月上中旬。

bqtb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春播进程图可以看出,今年2月下旬,华南地区的海南岛、台湾岛及广西南部、广东南部等地已陆续开启春播。紧接着,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中北部和云南中南部、重庆、宁夏、甘肃东部部分地区于3月上中旬进入春播期。

  到了3月下旬至4月上旬,江苏、安徽、湖北三省中南部和浙江、江西、湖南、贵州、西南地区大部的水稻开始插秧,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的马铃薯、春小麦以及新疆南部的棉花也陆续开播。

  北方大部春播的时间要从4月中下旬开始,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和吉林南部、新疆北部春玉米、大豆等作物纷纷进行播种。回暖最晚的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大部,则要等到5月上中旬才进行春播。

  华南春播区将现较强降雨 对春耕春播影响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春播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南,以早稻为主;西南、西北部分地区也已开始春播,以马铃薯、春小麦等为主。明天开始,华南春播区将迎来一场较强降雨,将对当地的早稻 播种育秧有明显影响。

bqtb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李靓介绍,3月9日至11日,广西西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大部、海南岛等地小雨淅沥,对田间作业略有影响。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和中部有2至3天中雨,部分地区甚至将有大雨或暴雨,对春耕春播作业影响较为明显。

  而新疆南疆东部、西北地区东部、云南大部白天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水热条件对春小麦、春玉米等播种有利。另外,四川盆地有间歇性阴雨,雨势和缓,有助于补充土壤水分,对春玉米、马铃薯等旱地作物播种出苗很有帮助。

  今年我国春播期间气象条件总体较好 东北江南等地需防涝

  展望整个春播期,今年我国春耕春播期间气象条件总体较好。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南方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降水偏多,水热条件基本有利于作物播栽和幼苗生长;西北、华北春播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利于土壤化冻,农区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多,有利于作物适时播种。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疆北部出现阶段性低温霜冻风险较高,或影响棉花、春玉米幼苗生长;黑龙江东部和吉林东北部春播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和春涝风险较高,可能影响春耕春播进度;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地区降水将偏多,需防范低洼农田湿渍害;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春旱,对一季稻播种育秧不利。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示,江南等地即将进入春播,农民朋友可及时关注各级气象部门发布春耕春播和春管气象服务信息,抓住无雨时段,提前做好秧田翻耕,并及时备好育秧盘、种子、化肥等,分批进行早稻播种育秧,多雨区注意及时散墒,排水降渍。西南南部等部分地区要加强雨情、墒情监测,浇水防旱。东北等部分低温阴雨区应加强田间分类管理,低洼偏湿田块及时排湿降渍。(文/宋华成 设计/陈玉洁 数据支持/李靓)

  张翔称,为避免运营商出现寡头情况,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运营商实施分区管理,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一家独大,肆意调控价格的情况出现。

  ②当然因为大家一直预期二季度GDP增速能够达到7%左右,这样上半年GDP估计会在6%,因此5.5%的增速和市场预期还是有一定的预期差的。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从广西水文中心了解到,7月17日到21日,受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影响,左江、北仑河、防城河等可能出现超警洪水。

  过去三年,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在疫情期间取得远超以往的高增长,这背后有防疫物资、“宅经济”商品热卖等诸多一次性因素,并非常态。如以过去的高增速判断现在的外贸状态,难免失之偏颇。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也有观点认为,部分城市的公共充电价格上涨或与近期的供电压力有关。7月10日,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区(以下简称南方区域)最高电力负荷达2.26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3年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李宜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