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在沪开幕 邂逅大师笔下的“中国式风景”

来源: 知识网
2024-06-21 11:36:15

  中新网上海1月27日电 (记者 王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手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27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汇聚两位艺术大师的200件(组)代表性作品,呈现两大画坛巨匠的史诗级艺术对话。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星空”中,林风眠与吴冠中的名字星光熠熠。一百多年前,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绘画向何处去”是心系中华命运的艺术家们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林吴二人的艺术道路始于东方,融合西方,进而又影响世界,创造了东西方文明互鉴在美术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其艺术生涯也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缩影。作为最早一批留学法国的中国艺术家之一,林风眠既深耕于中国画笔墨的传统,亦在赴欧学习中吸收到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重要西画流派的养分。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主张与实践,不但构筑了富有时代性、民族性、创造性的艺术,亦丰富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创作探索,给众多后来者提供了重要启蒙。

  与老师林风眠一样,深埋在吴冠中心底的始终是东方情结。留法期间,他认识到:“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回到故土的吴冠中,始终在思考、探索油画民族化,尝试在油画中融入中国意境和民族审美。在“左冲右突”“东寻西找”中,吴冠中形成了画风多变但主线贯通的、具有中国气质的油画和具有现代意味的水墨画。

  作为首次全面回顾两位艺术大师艺术成就的大型展览,“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以沪上国有美术机构馆藏精品为核心,集聚京、沪、粤、浙各大艺术机构林风眠、吴冠中珍贵藏品,以全新学术脉络深度梳理两位艺术大师的探索、成就与影响。展览精心遴选的200件(组)作品,涵盖林吴二人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各门类艺术精品。其中,林风眠与吴冠中成熟时期精品约占半数,盛况空前。

  本次展出的林风眠作品十分珍贵,包括其较为少见的早期半身仕女画《女半身像》、深受敦煌壁画影响而创作的《舞》、带有马蒂斯风格的《仕女》和莫迪利亚尼风格的《花朵》等。而吴冠中仅存的3张巴黎时期水彩画之一《巴黎郊外乡村》、一批上世纪50年代的素描作品,及其存世不多的纸上半身人像《西藏女乡长》等珍贵藏品也在此间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吴冠中生前最后一幅作品《最后的春天》首度来到上海。2010年4月,吴冠中住进医院,两个月后溘然长逝。他的画架上留下的是一幅还没有来得及签名的《最后的春天》,画作中充盈着跳跃的节奏律动与迸发的生命活力。因为它的特殊意义,吴冠中家人强调该作品不做托裱,保持其既有的笔触与状态。展览中,观众可近距离赏析这幅“原生态”作品,感受大师在生命尾声时依然沉浸于美的创作中的恣意、自由状态。

  大展总策展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指出,林风眠和吴冠中在水墨艺术国际化、油画艺术民族化上都卓有建树,各领风骚。两代人持续接力创造出的“中国式风景”兼具了国际视野、时代经验、本土逻辑、传统精髓、东方韵味和中国气派,创建了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样本。在今天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之时,这两份样本已显示出异常可贵的当下价值。

  据悉,在中华艺术宫展出之后,大展还将“北上”,以全新的策展思路和展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启“一个主题,两种表述”。(完)

  在金溪卫生院一楼输液室,今年90岁的李庆根正在做吸氧治疗。“他家住得比较近,有时候子女没空都是我们去接他过来。”金溪卫生院护士长王苗苗走到老人身旁观察吸氧数据,并凑到老人耳边询问:“李伯,这会儿人舒服点了吧?”李庆根看着王苗苗点了点头,露出了微笑。

  上述《公告》明确,《财政部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继续执行沪港、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和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中规定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继续执行。

  4年前,该院主动论证立项启动某重大规划系统建设。这位领导牵头负责论证战略需求、统筹资源力量、培养相应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担任技术总师,协同军地十几家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受此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欧美主要经济体大幅快速加息的情况下,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年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年低34个基点。

  <strong>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对孩子的眼睛大有益处!【健康幸福过新年】(4)</strong>

  紧盯作业方案对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对风险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可执行性,落实好“管方案,管执行”的安全管理理念,确保高风险作业安全平稳。垦利6-1油田中心处理平台安装过程中,面对浮托组块重量和尺寸大、目标海域位海底管线错综复杂等挑战,项目团队应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三维建模和计算分析,精准设计浮托技术方案,自主开发多浮筒悬链线计算软件,对系泊布置进行反复优化,通过多拖轮联动控船,实现上部组块一次精准就位,创造了受限空间和复杂海底环境下大型海洋油气平台浮托施工的新纪录。

林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