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台海网
2024-05-31 23:17:59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 024年第20期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蓝宝石”等美誉。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衡水湖成为越来越多鸟类栖息的天堂。目前,衡水湖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32种。(文/崔志平 夏晓婷 图/王铁良)

  澳大利亚新闻网日前引述澳大利亚亚联商业中心发布的一份有关该国中小企业在华发展机会的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之一,它在物流和电子商务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将加速发展。《日经亚洲评论》文章称,近年来日益增长的中国家庭财富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维持了更强劲的消费支出、商业信心和资本投资。

  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雪松表示,2022中国怒江自行车跨年邀请赛的举办,向外界展示了怒江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下一步,怒江州将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持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向世界展示更加立体多元的“峡谷怒江 养心天堂”。(完)

  同时,杭州对在杭举办的千人以上会议,一次性给予举办单位1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扶持,参会人数每增加10%,扶持标准相应再增加10%,每届不超过50万元。

  眼下,已经进入大棚甜瓜育苗的最佳时机,在西安的这个甜瓜种植基地里,种植户们正在敷设电地热丝、添置增温补光灯、高压喷雾系统等新装备,不仅安全便捷并且温度可控,出苗率将大大增加。但这却给农村电网的供电带来不小压力。

  新华社记者张怡晟

孙坚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