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花神”亮相杭州西溪花朝节 现场“天女散花”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06 12:42:27

  中新网杭州3月24日电(王题题)“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3月24日,2024杭州西溪花朝节在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拉开帷幕,时间持续至5月12日。

  开幕现场,近两百名汉服爱好者盛装参与其中。还有国风博主陈喜悦携手葵花、阿时、阿妍纸等国风圈知名达人,以“十二花神”的形象亮相,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国花朝文化。

  据悉,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多是幽人韵士雅集宴饮,为桃李争妍的春日胜景助兴,在民间并不普及。自北宋开始,活动又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祭神等新内容,并逐渐扩大到民间的各个阶层,发展为家家祭花神,闺中女子剪五色彩笺,以红绳系于花枝之上“赏红”,以及到花神庙烧香祈福,保佑花木茂盛等活动。

  据悉,花朝节自2011年恢复举办以来,每年这时, 西溪湿地都会举办花朝巡游、花朝汉服旅拍、花朝美食、花朝市集等一系列花朝主题活动。

  当天,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十二花神”乘坐氦气球沐风而上“天女散花”,缤纷的花瓣随风飘洒,将象征着百花齐放、春满人间的美好祝愿洒向人间。随后,“十二花神”登上宋韵花船,沿着西溪湿地蜿蜒的河道缓缓巡游,唯美浪漫的画面为游客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宋韵花船抵达深潭口古戏台后,便开启了此次花朝节活动重头戏。

  在深潭口古戏台,一场以“花神献礼”为主题的花朝节活动通过“花神迎春”等仪式,向游客展示了花朝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而《今夕共西溪》团队的活力国风舞蹈,则为游客带来了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时尚的独特体验。

  与往年不同,杭州西溪湿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总监高丽丽透露,今年的6艘花船是由国风博主陈喜悦精心打造的宋韵摇橹船。活动期间,游客可选择“宋韵花朝”摇橹套餐,体验“十二花神”同款花船,沉浸式感受花朝文化魅力。

  同时,高丽丽也坦言,“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传统活动,通过汉服达人和国风博主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当天一早赶来参加花朝节的汉服爱好者小七表示,他是第一次来参加西溪花朝节的活动。因为得知很多汉服爱好者都会在西溪聚集,他特意穿了一身明制飞鱼服,并配了一把汉剑。

  他说,“以这样的打扮来参加活动,更能身临其境一点,也希望以此能吸引更多人去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他还点赞此次活动,“当‘十二花神’坐船从河上过来的时候,感觉挺震撼的,很有那种古代的那种感觉,年轻人肯定都很喜欢。”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体验,此次花朝节期间,游客除了入园踏春赏花外,还可以拍摄绿堤上的美陈展示、看三深大会堂里的漫画展、逛蒋村慢生活街区的文创市集和河渚街的花朝市集、体验摇橹船上的“宋韵花朝”套餐等,更可以在每个周末及节假日下午,与春天代言人“卖花郎”互动、跟着美丽的花神巡游、参与西溪水乡婚礼互动表演,解锁春日限定的浪漫。(完)

  坦率地讲,“脱欧”之后的英国在追随美国并配合其全球战略方面走得过头了,都让人快忘了它是一个有着独立主权和独立国家利益的国家,这没有给它带来期望中的影响力和大国地位,反而是竞争力的不断消耗和缩水。一个典型例子是,在伦敦金融城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中,伦敦首次失去了全球顶级金融中心的唯一领先地位,与纽约并列第一,这也是伦敦历史上第一次没有在榜单上独占鳌头。紧抱美国大腿,失去的却是更广阔的天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英国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点。

  东北地广人稀,此前计划生育抓得严,本来人就少,还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东北人喜欢处哥们儿。锦州人带朋友吃烧烤,吃什么都会提前想好,“注重氛围的朋友,烧烤店环境要优雅一点;接地气的朋友,就带着去吃地道的小店;内地来的朋友,必须尝尝海鲜烧烤……”但不管什么样的烧烤店,都主打一个热情。

  王印的抖音短视频里,记录着他们经历过的不少失败,这些火箭有的飞不高,有的飞歪了,有的过早分离或分离不了,还有的不开伞,或是直接掉下来摔坏了。发射有时在白天,有时天已黑了下来,地点大多选在学校的操场上,操场仅有二三百米长,不足标准的运动场大小,好几次实验,水火箭都飞出了学校。

  英国外交大臣的办公室提前透露的演讲稿显示,克莱弗利在演讲中称,“对我来说,宣布一场‘新冷战’,并称我们的目标是孤立中国,这将是畅通无阻且容易的——甚至可能令人满意。畅通无阻、容易、令人满意,但也是错误的。因为这将是对我们国家利益的背叛,是对现代世界的蓄意误解”。

  迷迷糊糊接通后,对方又哭又喊地报喜。一听是找到了孩子,他也兴奋得睡不着,两个人又絮絮叨叨聊了起来,等聊完对方那边的情况,时间又过去了两个小时。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杨卫曾提出了对中国基础研究的三个总体目标: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可与其他科技强国相媲美的里程碑式贡献;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

杨轩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