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华龙洞遗址开启第四次发掘 探秘3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

来源: 知识网
2024-05-17 08:24:53

  中新网合肥5月16日电 (记者 张强)“通过此次发掘,把洞壁暴露出来,进一步探索在距今30万年至40万年期间,古人类在这里面是怎样生活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华龙洞遗址发掘队领队吴秀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梅源山南麓,遗址发现于1988年底,经多次发掘和清理,已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百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4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以及20余种小哺乳动物化石。

  连日来,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正在对华龙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之后的第四次大规模发掘,将在今年的4月至6月,以及9月至11月分两次进行。

  吴秀杰介绍,华龙洞遗址是继 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以及石器等人类活动证据的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化石遗址。

  吴秀杰说,华龙洞古人类生存的年代为距今30万年左右,体质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在演化上属于古老型智人,2015年命名为“东至人”。东至人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唯一同时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颌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对于探讨东亚古人类的演化、分布与变异具有重要的价值。

  据介绍,此次发掘为主动性发掘,通过发掘有可能发现更多的人类化石,有望找到更多的古人类生存活动证据,包括石器、具有人工痕迹的骨片等,分析华龙洞形成的机制及坍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华龙洞古人类的生存模式和演化意义。

  在华龙洞遗址不远处,有座华龙洞遗址陈列馆。目前,东至县已完成华龙洞遗址陈列馆主体建设工程,由原教学楼改建而成,共540平方米。该陈列馆共两层,其中展厅面积130平方米,位于一楼东侧。

  据悉,2019年10月,华龙洞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

  全家福合照

  针对居民客观存在的休闲消费需求,扩大公园绿地开放如何才能进一步推进呢?在走访调研中,记者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尝试在公园绿地里开辟“专区”,来满足大家搭帐篷、亲近自然的愿望。

  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做到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

  关强透露,截至目前,我国拥有56处世界遗产,世界排名第二;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制定修订实施《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各地出台实施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中央有关部门通力协作,联合出台政策文件、联合部署专项行动、联合开展专题活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文物安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部际协调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文物安全严防严打严管严治机制日趋完善。

  不仅如此,紧邻科室的楼层特开辟3层共288个床位作为未来的医养中心。“有慢性病但未达到住院指征的患者,可以入住医养中心;若达标,则可立刻转入老年医学科就诊;若病情加重,则转至重症专科。整个流程衔接顺畅、医疗资源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事实上,医院所开设的医养中心,其护理人员都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可提供日常陪护、身体监测、康复训练等服务。”张旭介绍,“未来引入长期护理险,可减轻医保负担,让老年朋友们真正实现有病治病,无病康养。”

  <strong>建设智慧教室,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strong>

周志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