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现实吗?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6 05:04:57

  中新网北京6月15日电(张钰惠)6月底开始,本届高考生即将进入志愿填报这一关键环节。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一直以来是报志愿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是为了更好的学校选择冷门专业,还是为了热门专业选择“迁就”下一档学校?还是“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

  高等教育诞生以来,国内众多高校对转专业进行了多样化探索。转专业赋予迷茫中的高校学子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然而,近年来浮现出的“先上再转”观念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

  再一次选择

  读不喜欢的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或许是正为转专业奔波的大学生。

  “一直在美化未选择的路,一直在懊悔已经做的选择。”因为没能参加艺考,大一学生姜宁不得不放弃报考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类专业。虽然凭文化分考上了“梦校”,但不喜欢的专业让这份快乐大打折扣。

  有高校教师观察到,一些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时处于“低气压”状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告诉中新网,他在日常工作中能体会到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困惑或厌恶,更多地表现为对于专业课学习热情较低,对本专业内容较为抗拒。

  “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讲述并没有达到学生的期望,或者课程并没有体现出某一专业应有的魅力,甚至专业本身不足以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则源于社会层面对专业的信息反馈,包括媒体对专业的解读、已毕业或正在找工作的学生反馈的信息,一旦较为负面就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

  他还提到,一小部分学生存在自身天赋与专业属性不匹配的情况。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自身兴趣偏好,然而,部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不到位或信息匹配不充分,专业的实际情况与其想象的不符,从而导致厌学。

  转专业政策给了他们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为了提高成功率,姜宁曾放弃了最想学的大热门专业——文艺编导,准备退而求其次选择另一个专业,然而学校转专业细则的变化促使她成功转入了文编。转变的不仅是专业,也是她的心态,从“能凑合学但不愿学”,到积极地畅想与规划四年的学习和未来的就业。

  2013年曾有媒体报道,在中科大数学学院毕业生中,成绩前10%的学生有一半由外专业转来,而该院转入的学生只占总数的15%~20%。在2013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的32名中科大优秀学子中,9名为转专业的学生,占到1/4;物理学院5%的学生具有参评“郭沫若奖学金”的资格,其中近40%是转专业进来的。学生对转后专业的热爱反馈在成绩上,这并非偶然。

  高校转专业“悖论”

  中新网采访了解到,目前高校学生在转专业时一般会遇到两道门槛——一是转出原专业时,对本专业绩点或排名等有所要求;二是转入新专业时,须通过笔试或面试等转专业考试。

  要想拿到转专业考试的入场券,就得迈过绩点这道门槛。一名向往法律的学生告诉中新网,为了从经管类专业转到法学,她从大一刚入学就开始看网课自学、去法院做志愿者、参加模拟法庭等。然而,她所在学校今年转入法学的要求改为本专业绩点3.5以上,由于高数成绩较差导致绩点不够,她无法参加转专业考试,之前的准备化为了泡影。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曾对媒体表示,高校普遍规定,只有在原专业名列前茅,比如前10%的学生才具有转专业资格,但真正有转出需求的,其实是那些没有兴趣,导致成绩跟不上的学生,在逻辑上是个矛盾。

  张成刚则指出,大一基本上以公共课学习为主,这些公共课更多是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现有的转专业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哪个专业学习,只要能将基础课程学好,成绩排名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重新选择自己想学的专业。

  还有一些高校不设转出门槛,实际上则是“宽出严进”,这也并非一件易事。

  尽管要降级重读,大二学生林灵还是准备从她口中的“天坑专业”护理学转到临床医学。她所在的学校每人有三次转专业机会,只要本专业没有挂科记录即可参加转专业考试。然而,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失败:虽然进入大学以来没落下英语学习,但因为临床医学竞争激烈,她没有通过第一次转专业考试的英语笔试;第二次考试时专业面试题目变化极大,她一时发挥失常,没有成为通过面试的那十分之六的幸运儿。

  “我绝不会放弃。”五年制医学专业考研无法跨考,若要以医学本专业参加考研,从事临床工作,林灵必须继续参加转专业考试,这是她退学复读之外的唯一选择。

  转专业低门槛与危机

  近年来,不少高校以转专业低门槛作为招生宣传点。正值2024年高考季,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就宣布开放“零门槛”转专业。

  在我国,转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高等教育诞生之初,当时就已有转专业、转校的情况。本世纪初,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实行转系(转专业)制度改革,244名符合要求的学生经考核后成功转到新专业就读。

  2005年,教育部出台文件,提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在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年里,中国农业大学开始实施自由转专业政策——转专业不再设报名门槛,有意向的一、二年级同学均可提交申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高校也纷纷宣布专业转出无门槛。2012年的一则公开报道显示,浙江工商大学的新生在报到时即可自愿互换专业。

  然而,最早实行自由转专业政策的中国农业大学曾遇到一次转出危机。公开报道显示,由于不准设置转出门槛,2013年前后,畜牧专业转出接近40%的学生。2021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关于规范本科生涉农专业转专业的若干举措》中明确,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涉农学院净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学生数的35%。

  转专业还面临着公平质疑。同一院校不同专业录取分数线不同甚至相差数十分,自由转专业政策下,一些考生和家长产生了“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的想法。从低分冷门专业转入高分热门专业,这引起了反对者对转专业公平性的质疑。

  让选专业不再是一场冒险

  转专业政策赋予了迷茫中的高校学子第二次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先别管专业,考进去再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向中新网表示,自由转专业是大势所趋,符合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而对于处于竞争白热化的 高校,特别是头部高校,提供这一机会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他同时认为,考生还是应该重视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关注专业志愿填报。“第一专业的选择很关键,可能让学生先入为主,影响对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知。未来转专业虽然相对自由,但也可能面临门槛和不确定性。”

  另外,过于频繁地转出转入,也将给高校带来某些负面影响,“频繁转出的专业可能存在表里不一的问题,即外面看着不错,进去发现不行,会影响专业未来吸引力。频繁转入的专业往往意味着吸引力较强,但是大量学生转入带来生师比失衡,也会影响培养质量。”

  在设置转专业门槛的前提下,如何让选专业不再是一场冒险?

  在马亮看来,为了引导考生选专业,大学应主动披露转专业方面的数据,方便考生参考,也推动相关专业提高培养质量。

  “大学应该探索专业知识调色板,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打破学生选课修学分的制度壁垒,使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学生的专业属性也可以呈现多彩组合,而不必拘泥于某个专业。这样一来,大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才可以因材施教,培养未来需要的跨学科人才。”(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完)

  从历史事实来看,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在全球作恶,令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相继沦为战场,多个地区迄今仍处在混乱和动荡当中。

  有一场安欣劝高启强去自首,高启强一边吃猪脚面,一边给安欣讲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猪脚面,但没钱,买碗猪脚面,弟弟吃面,妹妹吃猪脚,他喝汤。那一场颂文吃了六碗,他真吃,最后说你要再拍我还可以吃,但真的站不起来了。后来他俩隔了15年再相见,也是在饭桌上吃宵夜,俩人见面儿先掏药。我现在也是先掏药。第一场戏,他俩认识,就是大年夜在公安局吃饺子,最后结局也是和吃饭相关。网上很多人说广东人不吃饺子,但饺子是灵魂,没有那盘饺子,这故事讲不了。

  看来,麦卡锡窜台,除了搅和中美关系以外,无法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对美国来说,中美关系疏远,是否符合其本身的根本国家利益呢?中美之间该有怎样的竞争与合作,美国当政者该好好思考了。对中国再玩那种“白宫管不了众议院”之类的把戏,是玩不下去的。虽然,拜登当局近来刚刚又玩了一把类似勾当——在逼着德国向乌克兰输送坦克以后,美国自己暂时又交不出答应给乌克兰的坦克了。五角大楼的回答是——拜登管不了军方的坦克交付,军方改装坦克需要时间。呵呵!

  云南、江苏春节假期游客接待量均超4000万人次,分别为4514.61万人次、4135.01万人次,换言之,仅四川、云南两地春节就接待了近1亿人次游客;山东、河南、湖北紧随其后,游客接待数位于“3000万人次梯队”;浙江、福建排位稍后,位于“2000万人次梯队”;另有湖南、吉林等6省份游客接待量超千万。

  27日和28日,陈建仁公布了两波“阁员”名单,因把岛内大停电归咎于各种小动物“捣乱”而饱受争议的“经济部长”王美花留任,民进党“立委”管碧玲出任“海洋委员会主委”,高雄市副市长史哲接任“文化部长”。2018年高雄市长一战,民进党候选人陈其迈败给国民党的韩国瑜,随后绿营组织所谓的民间团体“Wecare高雄”发动罢韩,总舵手正是史哲。高雄市国民党议员批评说,史哲的态度高高在上,眼睛长在头上,时常不把议员放在眼里,因此多次在议会被议员赶出议事厅。

  对于“中海拖欠了链家渠道费用”的说法,北京中海方面予以否认,表示中海和链家的合作方式不同:“很多开发商给链家结算都是认购,或者草签就结算,也会给链家预先付款。但中海的流程一直都是网签+全款到账,流程虽然繁琐一些,但对双方都是保障,正常达到比例的我们都会抓紧付款。”

王诗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