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21 10:56:59

  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现场评论·筑牢“蓝色粮仓”①)

  发展海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耕海牧渔,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凝聚智慧和力量。

  ——编 者

  站在“海威1号”眺望,养殖平台周围还散布着几十个周长90米的圆形深水网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指着养殖平台说:“深远海水流急,养出来的鱼品质好、产量高,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60万斤鱼类,单季能实现渔获产值2000万元。”这样的场景,映照着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向海洋要食物,“藏粮于海”潜力巨大。

  潜力来自哪里?看趋势,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看效用,营养价值高的海产品,能更好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看市场,深耕海水养殖,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也有助于拓展消费新领域、新空间。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科技赋能加快了海洋牧场发展的步伐。例如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乾动1号”,配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自动监测海水水质,所有数据均可无线传输到岸,实现智能化养殖。沿着海岸线从南向北望去,深水抗风浪网箱、桁架式养殖平台、现代化养殖工船各展其能,广阔海域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如今,海水养殖模式逐步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也应看到,海洋牧场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统筹规划不足,同质化明显;发展配套少,风险保障弱;深海装备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部分海洋牧场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管理。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以配套为例,一些养殖户反映,渔业配套码头相对较少,渔业辅助船政策亟待完善。拿养殖成本来说,深海装备成本高、收益慢,也需产业政策倾斜,金融服务配套。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从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发展、运营等方面着力,持续降成本、增效益,才能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发展,政策支撑落实落细是关键。建设“蓝色粮仓”是一项系统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海洋牧场,需要树立系统观念,科学谋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和模式路径,避免一哄而上;需要重点突破,完善产业政策与配套支持,落实设施水产养殖用水用电优惠政策,推进配套码头建设,完善海水养殖风险分摊机制;也需要两手齐抓,既抓技术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又抓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建设与管理、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生态等关系,必能推动海洋牧场发展迈上新台阶。

  辽阔的海洋是“蓝色粮仓”、丰茂牧场,我们要善待之、善用之。坚持大食物观,让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相辅相成,让海洋牧场建设与渔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不断为推进深远海养殖创造有利条件,多声部协调发声,形成和声,“海洋牧歌”会越唱越响亮。

  (作者为本报编辑)

  2020年4月,阿东由海南北上履新,升任吉林省副省长,成为副省级干部。2021年12月,他以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身份出现在公开报道中,至此番进京履新。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严格落实跨区机收免费通行政策,推行服务区、高速口现场办证服务,增开绿色通道、增派服务人员,提高通行效率。加强警力部署,做好事故多发地段、易堵路段信息提示和车辆调度,及时快速处理事故,防止交通拥堵,确保农机顺利通行。全省400多个机收服务站和212部热线电话,保持人员随时在岗,及时提供相关服务。

  梁建章:我研究的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过去几十年来,创新跟人口的关系,在新兴产业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工业革命以后,创新一直是经济中的重要因素。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时代,产业链交易层面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也有人口因素的影响,但没有现在这么明显。

  对此樊旭兵指出,消费者日常在市场上能看到、能买到的厄瓜多尔白虾其实都是养殖的,几乎没有野生的。“厄瓜多尔当地或许有野生白虾,但量很小,不具备捕捞规模。”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理事樊旭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厄瓜多尔白虾是商品名称,其学名是南美对虾,原产于太平洋东岸的中南美洲地域,从墨西哥北部索诺拉州到秘鲁北部都有出产。“厄瓜多尔坐拥出色的热带海洋资源,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虾类出口国之一。”

  不过,那时的张志磊依然想冲击一下伦敦奥运会的奖牌,于是,他在2012年继续参加了伦敦奥运会,遗憾的是他没能成功。到了2013年,张志磊选择了退役,开始真正筹划自己进入职业拳坛的路。其实在那个时候,另一条更稳健、安全的路在等待着他。当时身为奥运亚军,直接选择退役的话,他也可以成为一名教练,留在国内,可能会生活得安逸、舒适。但他无论如何也想到外面走一走。2014年,退役后的张志磊正式到了美国,开始成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团队,加入世界职业拳坛。

林淑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