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长了斑块 还能逆转吗?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6 07:47:30

  警惕颈动脉上的“定时炸弹”

  如果大家用手摸脖子的两侧,能明显感受到血管在跳动,这就是颈动脉。相较于其他动脉,颈动脉更窄,而且在靠近头颈部位还有一个“Y”型的交叉。人体全身的血液都会流经颈动脉,特别是在“Y”型交叉处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如果血液不纯净,那么就容易在此沉积杂质,久而久之形成“斑块”。所以,我们常常把颈动脉看作是反映全身动脉血管健康状况的“窗口”。

  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有颈动脉斑块,间接反映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虽然我们用手无法摸到颈动脉斑块,也不会因此而感到脖子难受,但是“冥冥之中”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卒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人比没有的人更容易发生缺血性卒中,高达2-3倍!同时,在对卒中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时也发现,超过2/3的人存在颈动脉斑块。这足以说明合并颈动脉斑块,将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大家要积极防治颈动脉斑块。

  降脂药是对付斑块的“杀手锏”

  斑块到底能不能逆转?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关键是控制血脂。通过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和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可以有效减缓、缩小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促进不稳定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概率。

  研究指出,有充分的高质量证据支持“应用降脂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稳定和消退冠脉斑块。”

  他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药之一,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多项研究也证实,合理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帮助慢性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斑块,甚至让斑块逐渐消退。即使患者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事件,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尽早应用他汀降低LDL-C仍有积极作用。

  关于服用剂量的问题,相关研究也指明了方向:高强度他汀治疗比低强度他汀治疗更有效 :与普伐他汀40mg相比,阿托伐他汀80mg能够更显著地延缓斑块进

  他汀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目前我国降脂药物治疗推荐中,首屈一指的仍是他汀类药物。但是,有部分患者在经过他汀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依旧处于高位。如果他汀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别的选择吗?

  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应用1片他汀治疗后降脂效果不佳,一般不会再加量至2片、3片,因为他汀剂量加倍后,降脂疗效并没有加倍——大约只增加6%,而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却直线上升。因此,更好的办法是联合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比如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等。依折麦布通过肠道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重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降脂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另外,近年在我国上市的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和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表现出了较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为高血脂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再比如贝派地酸,这是一种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可降低他汀不耐受患者的血浆LDL-C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可以看出,当单纯依靠他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以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尤其是PCSK9抑制剂和依折麦布),有利于降低LDL-C,促进斑块的消退和稳定。

  “改善生活方式”这根弦不能松

  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干预能否消退或稳定冠脉斑块“尚不明确”。于是有人疑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了,其实不然,就算我们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不能逆转斑块,但依旧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危险因素。

  对于无症状、无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患者来说,若能长期坚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确保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mmol/L,就无需吃降脂药。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公园管理中心第九届冰雪游园会将持续到2月,让更多市民游客体验冰雪乐趣。市应急局和消防部门则提醒市民,切勿滑野冰。

  2022年12月20日,全年最后一期LPR出炉,1年期LPR报3.65%,5年期以上LPR报4.3%,均与上月持平。

  以燃油车见长的合资品牌以及以电动车见长的自主品牌在车市中逐渐势均力敌,正向对方阵地发起新进攻。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校园枪击案。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部分领域如房地产、民企和平台经济等,均有积极表态。”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部分领域均出现积极的政策安排,有利于信心提振和经济修复。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发展的一些担忧不复存在,料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

  郭英剑表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今天的文科科研机构比过去具有更大的作用与价值。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可以不局限于学院较为单一的专业设置、学术资源,通过科研机构的形式,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组织在一起,从而进行学科中各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重组,形成文理交叉。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扩展知识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郑崇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