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科技小院助力杨梅产业提质升级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3 17:53:44

  中新网江西共青城6月12日电(巫发阳 王一婷 王瑊) 夏日时节,走进江西九江市共青城市泽泉乡金牛山庄,600亩生态杨梅陆续成熟,鲜红的杨梅挂在翠绿的枝头,游客拎着小篓子穿梭其中,一边采摘一边品尝,园子里洋溢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

  “杨梅喜温暖,又怕高温烈日;喜湿润,又害怕风吹雨打。所以我们将部分杨梅种在大棚里,相当于给杨梅打了一把伞,有了这个大棚,就不用再‘看天吃饭’。”金牛山庄负责人、乡贤李良武介绍,温室大棚里的杨梅成熟得快、口感也更好。

  为了缩短杨梅的运输时间,李良武还与联通公司、顺丰公司进行合作。“我们对杨梅进行了真空打包、填充冰袋、全程冷链。正常情况下,48小时内杨梅就能抵达消费者家中。”

  “前段时间,江西农业大学的老师同学们来了这里,做了‘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影响杨梅果实硬度和成熟’的实验。 大棚里好几棵果树经过他们的技术指导完成了嫁接,挂果率与品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李良武介绍。

  据了解,这些江西农业大学师生来自共青城市金牛科技小院。2021年7月,金牛科技小院成立,江西农业大学师生常年在杨梅林开展科研工作,将研究成果写在杨梅林的枝头树梢。

  经过江西农业大学师生们的精心养护,600亩生态杨梅的品质和产量都明显提升。“现在我们还和高校合作,制作果汁与杨梅酒,实现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李良武补充说。

  近年来,共青城市委统战部借助“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链式效应,为乡贤创业引入高校人才技术、科教资源支持的同时,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集综合养殖、高效加工、特色体验、乡村旅游的新业态,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统战搭桥、乡贤发力、高校助力、群众受益”的发展新路径。(完)

  在消费领域,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及复工复产,疫情对商业、服务业影响非常大的时期已经过去。因此,未来景气度回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消费的拐点已经出现,并且已进入到了上升的通道。

  53岁的李霞是这4114.1万分之一,她的目的地是四川宜宾。李霞在北京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对以前的她来说,过年回不回家都一样。“因为假期短,光路上都要两天两夜,花钱不说,来回跑还晕车难受。”

  马文亮(哈尼族)、马汉成(回族)、马旭林(东乡族)、马晓丽(女,保安族)、王飚(侗族)、王红红(女,回族)、韦昌(女,怒族)、韦维(女,布依族)、韦朝晖(女,壮族)、韦震玲(女,毛南族)、扎西顿珠(藏族)、木合拜尔·阿布都尔(女,乌孜别克族)、尹璐(女,满族)、巴音克西(蒙古族)、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塔吉克族)、甲热·洛桑丹增(藏族)、们发延(阿昌族)、白玛玉珍(女,门巴族)、冯春林(仡佬族)、边巴扎西(藏族)、边巴拉姆(女,藏族)、吉尔拉·衣沙木丁(维吾尔族)、权贞子(女,朝鲜族)、达珞(珞巴族)、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藏族)、达娃次仁(藏族)、尧斯丹(藏族)、伊力扎提·艾合买提江(维吾尔族)、伊尔扎提·扎达(塔塔尔族)、向东(土家族)、刘颖(女,白族)、刘建波(满族)、刘媛媛(女,苗族)、羊毅(女,回族)、关天罡(女,满族)、关芳芳(女,锡伯族)、苏海珍(女,京族)、杜明燕(女,鄂温克族)、李健(侗族)、李为国(羌族)、李玉春(女,德昂族)、李龙熙(朝鲜族)、李东浩(朝鲜族)、李迎新(女,满族)、李依娲娜(女,佤族)、杨方(女,基诺族)、杨宁(女,白族)、杨向群(独龙族)、杨远艳(女,京族)、杨钰尼(女,哈尼族)、吴宇红(女,高山族)、何静(女,满族)、邹其国(黎族)、怀利敏(女,蒙古族)、张敏(女,布朗族)、阿力甫江·卡得尔(柯尔克孜族)、阿衣木沙·托合塔洪(女,柯尔克孜族)、纳日碧力戈(蒙古族)、欧彦伶(女,仫佬族)、卓嘎(女,藏族)、卓君佳(女,景颇族)、明吉措姆(女,藏族)、昂旺(藏族)、和良辉(纳西族)、金花(女,蒙古族)、金宪(朝鲜族)、周先旺(土家族)、孟宪明(回族)、赵岩(满族)、赵金(彝族)、赵坤宇(女,赫哲族)、赵德明(瑶族)、胡江梅(女,普米族)、哈里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维吾尔族)、哈德尔别克·哈木扎(哈萨克族)、钟瑛(女,白族)、香根·巴登多吉(藏族)、香根·边玛仁青(藏族)、侯桂芬(女,苗族)、祝春秀(女,彝族)、娜木拉(女,鄂温克族)、贺丹(女,土家族)、贺颖春(女,裕固族)、班果(藏族)、凌云(女,鄂伦春族)、高炜(蒙古族)、高继兰(女,傈僳族)、郭继孚(满族)、朗杰拉措(女,藏族)、黄玮(女,拉祜族)、黄丽云(女,傣族)、鄂晓梅(女,达斡尔族)、鄂崇荣(土族)、隋青(女,蒙古族)、琼色(藏族)、韩文林(撒拉族)、蒙爱军(水族)、雷迅(畲族)、嘎玛泽登(藏族)、熊甜芳(女,阿昌族)、滕树静(女,土家族)

  中国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白明表示,从轨迹运行上看,2022年中国外贸走势是“M”形:年初增速较高,三四月份下滑,五六七月份反弹,此后逐级下探。“这种情况以往并不是特别多见。”

  “这两年在工地没回家,照顾不到亲人,这次回家多备了些年货,回家还要带他们去采购。”陈波乐呵呵地说,几天前收到短信提醒,2022年最后一笔工资到账,7562.4元,一分不少,拿到钱心里踏实。

  过去3年,刘可研参与过70多场北京疫情发布会的手语翻译工作。有一次,她听到“以快制快”,这是生活中很少出现的词汇,如果直接翻译聋人肯定看不懂,她想了一下,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为“用最快的方式控制疫情的发展”。

黄彦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