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丨种粮大户徐淙祥:“又是一个丰收年”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3 18:11:26

  麦收时节,在安徽阜阳太和县,机器轰鸣,麦浪翻滚如金色绸缎,饱满的麦粒装满一辆辆运粮车的货厢。

  日头正盛,71岁的种粮大户徐淙祥深入田间,和农技专家们一起为试验麦种测产。“穗大籽多粒饱满,又是一个丰 收年!”徐淙祥高兴地说。

  两年前的夏天,徐淙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里,总书记勉励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多年来,他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开展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的育种选种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徐淙祥的带动下,他的儿孙先后投身于科技种粮事业。目前,他的孙子徐旭东已是合作社的理事,由“新农人”成长为“兴农人”。“习总书记一直都很关注粮食生产,这次回信让我们祖孙三代备受鼓舞,更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底气。”谈到自己的事业,这名“95后”干劲满满。

  总书记的嘱托与鼓励令徐淙祥心潮澎湃。近年来,合作社在粮食不断增产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很多乡亲走上致富之路。

  2024年夏收,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再次迎来丰收。经专家测产,合作社的平均亩产约为650公斤,在合作社的高产攻关示范田中,有三个小麦试验品种亩产超过80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了846.84公斤。徐淙祥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

  策划:杨玉华

  记者:刘军喜、周牧、黄博涵

  编辑:张善臣、毕晓洋、李琰、张浩波

  新华社摄影部、安徽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打开包裹,原来是几罐精心调制的红彤彤的辣椒酱。刘涛和战友们忍不住笑了。他们很多人的家乡在四川湖北,这些辣椒酱真的是“送到了大家的心坎儿上”。“你最近有点瘦得厉害。辣椒酱好下饭,罚你每天多吃一碗饭,春节前不增重五斤,不许见我的面……”刘涛捧着妻子写来的信,用家乡“川普”一字一句读起来,空气中透着浓浓的爱意,也透着浓浓的乡情,让听信的战友们直笑出了眼泪……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袁振国谈到,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学名,通俗地讲,就是情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特定环境的认知,实现自己需要的调控能力。

  <strong>这是沿海渔民们的生存之道</strong>

  “通常来说,人的智商平均水平是100到110之间,高的可达120,低的会到80,即使有障碍的人,也有八九十。但是人的社会情感能力却可能出现负数,比如人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下,在暴躁的社会情感下,可能会对社会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袁振国说,随着社会活动的变化越来越多样,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社会情感的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了火车,早已等候在站台上的刘涛,热情地接过王子喻的行李,脸上的笑容像极了那天头顶的暖阳。“勇士”车在天路上奔驰,抵达雷达站已经是凌晨时分,站长瑚彬早已等在门口。食堂里,炊事班长端来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空气中涌动着家的温暖。

  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文化产业综合馆,是本届文博会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在这里,可以到四川展区对大熊猫进行“云投喂”,能感受云南建水紫陶、彝族刺绣、丽江“珐琅银器”等特色民族手工艺的魅力,还能到青岛国际啤酒节上畅饮一番。一馆之内便能看尽万里风情。

黄贞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