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茧丝绸出口结构优化 “黑科技”助产业破茧成蝶

来源: 旅游网
2024-06-26 04:49:44

  中新网绍兴11月12日电(记者 项菁)“在全球化资源的重新配置中,中国正逐步由生丝、坯绸原料的最大出口国,向世界最大的丝绸终端商品制造研发设计国转变。”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12日说。

  当日,以“共享‘一带一路’机遇 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全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浙江绍兴嵊州市举行。唐琳在交流发言中表示,茧丝绸是中国传统民族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变化等冲击,全球消费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茧丝绸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为7.79亿美元,同比下降9.07%。但唐琳同时提到,中国茧丝绸行业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基本面始终没变。其中,销售市场格局、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以“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四川为例,四川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该省除了深耕欧洲、北美等传统出口市场,也积极拓展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扩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今年前三季度丝绸商品出口增长超过7%。

  出口结构优化的背后,“黑科技”助力产业破茧成蝶。唐琳举例称,这些年,中国茧丝绸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智能化养蚕机械、数码双面印花、人工智能设计、可机洗面料、蚕丝人造骨钉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

  已是冬季,但位于嵊州的“陌桑高科”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生产车间内,恒温恒湿且看不见一片桑叶,一个个机器人来回奔忙,培育出一只只雪白的蚕茧。据了解,该工厂颠覆了数千年传统养蚕模式,创新人工饲料、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等多项技术,实现一年四季的连续生产。

  除了用“黑科技”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在数字化先行省——浙江,还有的丝绸企业积极创新产品,比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人工智能 丝巾设计个性化定制系统”,创新“古典丝绸文化+数字藏品”高端市场营销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文兴在会上表示,加快科技创新是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在丝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开发更加年轻化、时尚化和个性化的丝绸产品。

  根据推进会消息,接下来,浙江、江苏、广西、四川等地还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智能化缫丝生产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真丝织物数码染色关键技术等。(完)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演讲中,11次点名美国。而同日,到访波兰的美国总统拜登,也发表演讲。拜登这次似乎没有口误,并且也对俄方点名。他点得比普京更精准。11次直呼普京大名!

  华兴新经济基金是投资管理业务下的旗舰产品,管理着四支美元基金和四支人民币基金。借助华兴资本集团的生态系统优势,华兴新经济基金拥有无与伦比的行业网络和广泛的市场覆盖,在成为众多创新经济企业家首选合作伙伴和准战略投资人的同时,也为全球投资者触达中国资产搭建新通路。

  (十一)加强海上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妥善处理海上分歧,携手打击海盗、武装抢劫等海上跨国犯罪,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航道安全。倡导跨境河流上下游国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相关争议,保障跨境河流航运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护跨境河流生态环境。

  一切在六年前就已有了征兆。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堆积效应在短期内释放完毕,继2016年短暂的生育高峰后,从2017年起,全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首次跌破1000万人,还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多万的新生人口的一半。

  他同时表示,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反思自身所作所为,多为缓和局势、劝和促谈做些实事,停止甩锅推责、散播虚假信息。中方将继续坚定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彭姵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