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澄清“转融通骤增”传闻,目前转融券余额340亿为年内最低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16 22:16:08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近日,有自媒体称“转融通疯狂报复,难怪市场持续下跌,转融通(6月12日)一天新增近1.7亿股”。

  6月1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融券与转融券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6月12日转融券出借数量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指数成分股半年度调整导致转融券“还旧借新”,即收回被调出成分股等存量出借股份,同时出借新纳入的成分股等。

  自媒体引用个别交易日新增出借数据,忽略了存量收回、余额减少的情况。从数据来看,6月11日(周二)、6月12日(周三)新增出借2.8亿股、1.7亿股,同时收回8.6亿股、0.5亿股,两天转融券余量实际累计净减少4.6亿股,当周转融券余额下降54亿元,降幅14%。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以 来,监管持续优化融券等相关制度。

  2023年10月,监管围绕优化融券交易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发布一系列举措,比如提高融券保证金,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80%。其中,投资者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融券卖出时,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00%。此外,限制上市高管和核心员工融券出借,并对大宗套利等借助融券非正当获利方式进行监管。

  证监会于今年1月28日表示,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自1月29日起实施;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因涉及系统调整等因素,自3月18日起实施。

  2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指出,“经研究决定,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暂停增加新的转融券规模,主要是为了打击那些利用融券交易进行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以保障融券业务的平稳运行。”有华北中型券商首席非银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截至6月14日(周五),全市场转融券余额340亿元,较2月6日政策发布时下降536亿元,降幅61%,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转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0.05%。

  从历史数据能够判断,两融市场平均担保比例的极值往往和上证指数的低点相伴出现。比如A点为2013年6月,市场平均担保比例极值为2013年6月24日的208.81%,上证指数低点即为3个交易日之后2013-6-27的1950.01点。

  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立峰指出,“从三大维度的12项指标来观察,当前A股处于“相对底部区间”。我们在前期报告《复盘历史几轮A股磨底行情的特征》中提出,以微观层面估值和大类资产比价、交易情绪和投资者行为三大维度的12项指标来刻画历次A股的底部特征。

  ”估值与大类资产比价方面,最新A股估值分位数位于近三年16%分位,沪深300风险溢价接近三年均值+1 std,股债收益差下行至-0.9%,接近三年均值-2倍标准差,与历次市场底部较为接近。与此同时,A股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李立峰表示。

  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评估并完善融券与转融券规则,加强融券与转融券逆周期调节。同时,持续加大行为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力度,对大股东、相关机构通过多层嵌套、融券“绕道”减持限售股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一年来,孙滨与同事们奔波在社区的每个角落,了解着每位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几乎全年无休。有人问他,又不是“名医”,拼个什么劲儿?“医者仁心,社区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就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孙滨始终认为在哪看病没有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把病看好,让大家满意。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专家建议在康复期应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规律性少量多次饮水。

  临近春节,周文昌的乘客多了起来,早上五点,他就开始了运营。“城市正在复苏,各行各业也在恢复元气,乘客们的笑脸越来越多。”每天迎来送往,周文昌通过乘客的心情来感知这座城市的状态。

  二是A股市场外资持续净流入和中美利差逐步收敛,表明人民币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在近期或有所趋缓,同时市场风险情绪得到提振;

两个孩子得知消息便一直在家等待。

  太平资产表示,将加强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研判能力,灵活调整市场风险敞口,择机提升权益仓位,抓住市场波段机会增厚整体收益。权益投资将坚持基本面选股的长期投资理念,择优质标的逢低布局,重点关注经济复苏中基本面快速修复的子行业及长期来看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优质标的。

李姿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