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为解决类脑智能芯片材料疲劳提供新途径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9 12:26:54

  该科研成果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电子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电子科技大 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富才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了解,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算力的需求激增。传统芯片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的分离,从根本上限制了芯片计算速度和能效的进一步提升。构筑存算一体架构的类脑智能芯片被认为是应对当前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铁电材料被认为是实现类脑智能器件和存算一体架构的理想材料体系。然而铁电材料在经历反复极化切换后,极化只能实现部分翻转,导致铁电材料失效,即铁电疲劳。虽然这一问题早在1953年就已被研究者发现,但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刘富才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新型的滑移铁电体具有天然的耐疲劳特性。这是因为滑移铁电机制与传统铁电材料的离子位移机制有明显的不同,在电场的作用下,范德华层状材料的层与层之间会产生整体滑移,同时层间发生电荷转移,进而实现面外极化翻转。

  器件表征结果显示,滑移铁电器件在经历高达百万次的疲劳测试后,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动态及静态电学输运曲线几乎不发生变化。这一结果充分证明滑移铁电器件优异的抗疲劳特征。

  新京智库: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对ChatGPT的对话、生成两项能力进行多维评测,评测有哪些发现?

  戴庆表示,科研团队利用电学栅压对极化激元这种光波的折射行为实现了动态调控,使其从常规的正折射转变到奇异的负折射。“这就好比可以像操纵电子一样操纵光子,从而为将来高性能光电融合器件与系统的发展提供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联通西部(重庆)科学城算力中心是中国联通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在重庆的具体落地,将重点建设智能网联算力中心、数字医疗算力中心、融合算力中心三大算力,旨在打造面向重点行业的专属算力,布局构建服务于行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基础设施。

  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联系寻求协助。

  一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开学返校前一周,要求学生居家每日开展健康自测;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要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落实中小学校晨检和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不组织、不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活动。

  在这里,能看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统一: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如何因地制宜在大山深处扎下了根;

傅希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