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燕峒乡:种桑养蚕铺就农民“致富路”

原标题:广西德保县燕峒乡:种桑养蚕铺就农民“致富路”

木下凛凛子的作品链接,女生下面视频-OP3xgLk26F86-广西德保县燕峒乡:种桑养蚕铺就农民“致富路”。

  中新网百色6月3日电(黄丽电 黄小容)当下正是种桑养蚕的好时节,广西德保县燕峒乡道路两旁的桑树青葱嫩绿,长势喜人。在燕峒乡兴旺村的桑蚕基地,蚕农们正用刀具切取桑叶,采摘时捏住叶轴,轻轻划一刀,摘下的桑叶新鲜完整而无损伤。

  “一批蚕1-2张蚕茧,从养虫到成茧卖出耗时半个月,每个月可以养2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现在这批已经是今年的第4批了。”蚕农麻鲁图手脚麻利,不一会就摘得满大袋,他边采摘桑叶边介绍。

  据了解,麻鲁图跟他的几个兄弟姐妹是该乡第一批开展种桑养蚕的,到现在已有十年,每人有5亩左右的桑田,每年养蚕十余批,蚕茧收购价三十多元一斤,每批可增收4000-7000元。麻鲁图笑道:“在家种桑养蚕既有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蚕房里, “蚕老板”叶贤招正在给蚕宝宝进行检查。叶贤招介绍,现在正是蚕上蔟结茧的集中期,这批蚕宝宝将“吐丝成茧”,两三天以后就将进入售茧阶段。

  来自浙江温州的叶贤招,种桑养蚕已有8年时间。此前因看中德保优越的生态环境,便下决心驻扎在此地创业。“去年收入十七八万,一个月出两批,一批四五张。由于桑叶供给量大,一天要雇佣五六个人,忙的时候甚至八九个人,直接招聘本地农户,一人一天工钱120元,很多人都愿意来。”

  相比较于家畜禽类过长的养殖周期,蚕桑产业“短、快、高”的效益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目前,燕峒乡发展桑蚕2000多亩,年内预计收入1600多万元。(完)

  湖南卫视邀请北京冬残奥会视频总监、清华大学教授王之纲担任跨年晚会视觉总监,运用全新XR技术和颇具未来感的手法打造北京冬奥、载人航天、未来生态、中华文明4个主题场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如情景讲述节目《遇见·文脉》发挥XR技术优势,带领观众“走进”北京钟鼓楼、山西平遥古城、福州三坊七巷等,展现中华历史文脉的隽永魅力。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上,虚拟增强、现实增强等技术有机融入表演环节,如歌手王源与自己的虚拟影像同台合作,5个“王源”同时表演4种乐器并演唱,奇妙的观感令人赞叹。/index.aspx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布于:伊春南岔区
阅读 ()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