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夜场怎么玩?各地特色潮流夜市等你来打卡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0 12:42:39

  今年的端午节,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旅游、商业融合,相互带动,丰富了假期消费市场。

  随着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夜间消费,年轻人消费新理念、县域经济新发展、轻资产不夜城的新场景,都让这个端午节的夜间消费市场呈现不一样的新景象。

  总台央视记者 杨理天:夜晚的北京潘家园市场热闹非凡,大家看我现在站在台阶上,因为人多到连机位都很难找到。我们知道潘家园是远近闻名的古玩市场,而到了夜晚,这里就成了如此热闹的潮玩市集,各个摊位文创、玩具、手办、非遗物件应有尽有,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总经理 卢长海:有时候甚至有800个人在抢(热门摊位)。

  老市集在年轻人的喜爱下焕发新生,本就是潮流所在地的上海浦东美术馆,端午节期间国内外的展览不间断,结合外滩的夜景打造的镜厅,成为“夜上海”热门打卡地。

  游客 周女士:日落的时候很好看,还有屏幕倒映的双重景观。上海的确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夜市等等,给我们更多选择。

  视线转到上海苏州河畔,端午节假期开启的艺术主题夜市、夜演则彰显年轻人的时尚态度。

  上海市民 陶女士:清水的河岸,有音乐相伴,又是一种开放式空间,我们觉得非常好。

  夜景在“县” 消费下沉县城有“流量”

  大城市的夜景灯光璀璨,县城的夜市则烟火气十足,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县城年轻人的新消费观念,夜间消费在县城遍地开花。

  夜幕降临,湖南华容县沱江广场上,特色小吃冰花成为必点的消暑美食。

  摊主 谭东峰:我们的营业额每天大概在3000到5000元。

  眼看着冰花火了,政府忙着划分静音区域、监督摊位卫生、帮助摊主选址……一系列政策让夜市经营面积一扩再扩。

  华容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城中中队副中队长 王孝:做好了从申报、审批、出摊保姆式全程服务。

  随着夜间旅游逐渐向县区下沉,距离洛阳城区30分钟车程的河南伊川县龙凤山古镇,独特的沟域地形,使得游客可以在古镇各“制高点”俯瞰全景,因为交通的便利加上政策的扶持,龙凤山古镇承接了洛阳文旅爆火后的“流量”。

  洛阳市伊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 姚晓冰:2021年至今,景区共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主要集中在晚上,夜游已经成为龙凤山古镇一个明显特色。

  因地制宜 各地打造特色夜间消费

  从曾经大排档、烧烤 为中心的单一业态,到如今的年轻化、潮流化的消费模式,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夜购、夜宵、夜游等丰富的主题活动。

  每天晚上,湖南郴州北湖水月洲水幕光影秀准时上演。在不远处的云岛营地,年轻人搭起帐篷,看露天电影,开星空音乐会。

  别看现在的水月洲夜景远近闻名,2018年之前还是一片荒岛,杂草丛生。经过水体全方位治理、生态改造和文旅建设后,才慢慢有了这番热闹景象。

  郴州市百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周宇坤: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在2000万元以上,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湖南的水月洲从荒岛变绿洲,河南信阳的出山店水库则升级为环湖景观岛,傍晚,年轻人争相来这里感受别样清凉。

  游客 易美林:刚刚坐了环岛风情小火车,吹着风环岛游玩,很惬意,很有特色。

  星宿川沙滩营地负责人 李星杰:端午前后我们预计单日客流将超过2万人次,单日营收能达到100万元。

  “轻装上阵” 装配式不夜城初具规模

  近年来,相对于投资资金大、项目周期长的重资产项目而言,由集装箱组装或者由装配式建筑拼搭而成的轻资产不夜城纷纷“出圈”。

  火树银花、璀璨光影,端午期间,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木兰不夜城里,游客们身着汉服,体验北魏时期的风土人情。

  游客:参与感很强,整个人都投入进去了。

  相较于传统的不夜城,轻资产不夜城主打的是“短平快”。

  武汉木兰不夜城负责人 廖伟峰:主要是通过装配式住宅和小型机械舞台、景区现有的村民闲置房屋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大拆大建。

  青岛《山海经》主题不夜城,流光溢彩的国潮灯饰加上国风建筑,让人目不暇接。

  青岛明月山海间总经理 杨博:整个景区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我们按照中国传统节日、节庆,定制不同的主题演出和文化活动,这些场景可以在72小时内完成调整变化。

  6月10日这天,播种机驶入了被收割后的麦地。今年张留群要种下近800亩地的玉米。“夏粮受灾秋粮补,希望能有个好收成。”他说。

  2023年初反腐风暴拉开序幕后,由于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党委书记杜兆才相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国家体育总局紧急成立由副局长李颖川担任组长的7人领导小组,在“过渡期”维持中国足协的日常运转。

  此前,当地时间6月5日上午,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开馆仪式已在洪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洪方多名政要高规格出席。双方互开使馆,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强劲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发言中表示,对于人口负增长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前社会舆论表现出极大焦虑,甚至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表现出强烈的悲观预期。学术界的一个流行观点是随着人口总量见顶下降,我国的人口红利将消失,总需求将不足,社会创新能力将下降,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潜力出现显著下降。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是全人类的共识,要加强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辛国斌表示。

  6月8日至11日,一场紧扣世界能源变革的峰会——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正在四川宜宾召开。这场以“绿色新动力·世界新动能”为主题的大会,汇聚了行业顶级的精英。

李于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