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发现两座辽代墓葬

来源: 企业网
2024-06-19 22:39:20

  中新网赤峰6月19日电(奥蓝 聂安琪)19日,记者从四道井子墓葬联合考古队获悉,经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分析,已确认日前发现的赤峰市元宝山区四道井子墓葬,为两座辽代中晚期契丹人的墓葬。

  2024年4月底,当地村民在平整梯田时发现了该处墓葬。经过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人员先后清理出了一大一小两座墓室,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甲字形辽墓,两墓朝向基本一致,距离近,两墓均为合葬墓,且由两层砖铺就棺床。

  据考古工作人员推测,墓主人之间为同一家族,其墓葬M2规格相对较高,为八角形砖室墓,且带木椁。另一墓M1为方形券顶砖室墓,完整且出土器物。

  考古工作人员还在墓葬M1里清理出了辽代鸡冠 壶、绿釉瓷盘、铁马蹬、白瓷碗等文物。目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提取人骨、回填等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表示,从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分析,这两座墓应为辽代中晚期契丹人的墓葬。下一步,考古工作人员将通过多学科协作研究,对人骨的DNA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辽承唐制,墓葬中出土的提梁壶等,虽颇具契丹人文化特色,但其制作方法与唐三彩颇为相似,为研究当时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完)

  ◎本报记者 刘 霞

  <strong>多举措促销售</strong>

  图:@龙江气象

  王淼在急诊护理岗位工作了20余年。2020年10月,她竞聘上护士长,转到ICU。疫情三年,她一直流转在外支援,采过核酸,支援过隔离点,也去过发热门诊、方舱医院,最终,因疲惫和抵抗力下降,她“阳”了。休息几天退烧后,她又加入重组后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而AR技术的应用,则让科技与艺术的创新结合有了更直观的视觉体现——摄像机每做一次运动,虚拟现实现场制作解决方案就会根据摄像机的运动轨迹,进行精确跟踪匹配,实时渲染相对应的虚拟元素,完成不同节目所需的AR植入效果,一座古今辉映的欢乐之城跃然眼前。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在着眼当前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加强中长期战略谋划,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宏观调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新基建和高技术产业成为扩大投资的重点。统计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在基础设施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具有前瞻性的宏观政策,不仅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也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新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我们更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牢牢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李佩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