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消防驰援抗洪一线 托起“生命之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22 17:18:09

  中新网梅州6月22日电 题:广东消防驰援抗洪一线 托起“生命之舟”

  作者 王坚 岳萧

  受强降水云系影响,6月16日广东梅州多地突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数小时内,暴雨预警信号从黄色一直升至红色,平远县泗水镇24小时降水更是达到罕见的369.3毫米。持续强降雨引发当地部分地区出现内涝、滑坡等次生灾害,多个乡镇、村出现电源、交通、通讯中断。

  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下称:广东消防)协同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1424名指战员向险而行,展开救援,与“死神”竞速,在风雨洪流中托起“生命之舟”。据广东消防介绍,截至21日晚,他们营救疏散民众近两千人。

  “铃铃铃……”16日14时12分,梅州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第一起救援警情,随后,警情逐渐增多,最高峰1小时内话务量超150通,16日单日超1006通。梅州消防救援支队倾力出动,调派力量赶往平远、蕉岭、梅县、大埔等4个县多个区域开展水域救援和人员搜救任务。

  16日21时许,广东消防调派潮州、揭阳、汕头等3支临近的消防救援支队共170名指 战员星夜前往增援,并要求中国救援广东机动支队、国家消防救援局广东机动队伍等9支消防救援队伍逾千名指战员整装

  广东消防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这场大洪水,虽然只在一个地市出现,但必须全力以赴,进入实战状态,随时做好出动准备。17日9时,广东消防将洪涝灾害应急响应提升到Ⅲ级。

  洪涝灾害现场,水流湍急,水下暗流漩涡多,给救援造成了许多困难。消防救援人员分区多组同时作业,驾驶橡皮艇、携带激流救生衣、水域救援绳索等救援设备,赶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展救援,通过背、扶、抬等方式,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骑在我肩膀上,我扛着您出去!”在白渡镇悦来村庵背岭有人员被困,梅州支队白渡特勤消防站驾驶员石力硕与队员立即驾驶橡皮艇前往救援。考虑到现场水位和老人身体状况,他们为老人穿好救生衣,采用肩扛、身背等方式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救援过程中,石力硕连说几声“不用怕......”,安抚被困人员情绪并安全转移被困人员。

  在松口镇石盘村,几名群众被洪涝困在家中,洪水已漫至二楼,自行逃生已不可能,当中还有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

  汕头消防特勤一站副站长高利德与濠江区达濠消防救援站消防员沈晓斌等6名救援人员驾驶两艘橡皮艇立即赶赴现场。救援人员速将两艘橡皮艇捆绑在一起相对固定,并使用伸缩梯爬上二楼窗台,利用简易破拆器材剪开防盗窗网。

  随着“生命通道”迅速打通,6名消防员小心翼翼地通过接力的方式将婴儿怀抱转移至橡皮艇,并与其家人一同转移至安全区域。

  揭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环大道站指导员陈楷煜和揭阳普宁市梅林镇专职消防队队长黄武彬在前突侦查灾情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名被困在洪水中的老人。老人在漫至脖颈的洪水中,紧紧抱住路灯杆不敢动弹,由于长时间浸泡洪水中体力不支、瑟瑟发抖,随时都有可能沉入3米深的水里。

  陈楷煜和黄武彬在判断现场情况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用绳索和救生圈小心翼翼地接近老人,耐心地安抚稳定老人情绪,最终成功将受困老人转移到橡皮艇并护送到安全地带。两位消防员不顾疲劳,整理好器材装备后继续投入救援当中。

  在暗流涌动的洪流中、在漂浮物遍布的积水中、在布满电线和杂物的楼道里,消防员的身体已被洪水浸泡溃烂,脚被水中的沙石等异物磨烂、刮伤,可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他们的救援脚步。

  广东消防表示,本轮强降雨以来,他们出动12个消防救援支队和森林消防驻广东机动队伍共1424人、267车、198舟艇。共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455起,出动消防救援人员4504人次、消防车辆616辆次、舟艇332艘次,疏散、营救民众1934人,清淤清障3.5万余立方米,排水排涝2.5万立方米,转移物资2583件。(完)

  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律师胡俊杰表示,“代厨”过程属于食品生产环节,如何保障服务品质和食品安全,缺乏相应的规范。

<img src="//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0203/1f800b7f-7b14-4f1c-b319-0256d8e9864e_zsite.jpg" alt="" />

  在“江南第一古镇”梅里古镇,热闹的舞龙舞狮串起了古镇里的别样年味;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荡口古镇,市民、游客走过小桥巷道、船头榭下,听评弹、看演出;在修缮一新的锡剧艺术中心,市民、游客边欣赏轻松搞笑的脱口秀演出,边品尝锡剧主题小茶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宁波2月3日电(记者 林波)“‘双喜临门’打一城市。是重庆?我好像猜出这个灯谜啦!”台属彭小利指着彩灯上的灯谜兴奋地说。这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举办两岸同胞闹元宵活动中的一景。

  如今的中国,正在完善“四横五纵”国内物流大通道的运行效率,提升流通环节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加速畅通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2020年底,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科学与影视融合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首个由优秀科学家和电影人组成的跨界交流平台,第一批成员包括古生物学家汪筱林、恒星级黑洞首席科学家苟利军、计算数学家刘歆等科学家,以及陆川、郭帆、陈思诚等电影导演。

邓恭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