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 人均生活用电量增至近1000千瓦时

来源: 千龙网
2024-06-24 22:23:50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廖睿灵)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10年来,中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至2023年,中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

  中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实现新跃升。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原煤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电力装机、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 。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到4.4亿千瓦以上,增长了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以上,增长了30多倍。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西电东送能力超过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增长约80%。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

  能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实现市场化交易配置;油气市场体系初步形成;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紧张的美中关系令两国企业都感到担忧。”美国《福布斯》杂志3日报道称,美国中国总商会最新发布的年度调查显示,约81%的受访中企对两国关系紧张感到担忧。而中国美国商会3月发布的调查几乎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在101家受访中企中,36%的企业还担心“美国对外国投资政策的不稳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在连续两届美国政府执政期间,美中之间的外交渠道已经萎缩。中国的邻国和美国的盟友忧虑,世界大国之间沟通中断可能破坏全球经济,或导致意外冲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在政治上紧紧跟随美国,另一方面又想从对华经贸合作上捞取利益,这种走钢丝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影响企业合作和投资的信心。未来想要中澳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澳政府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诚意来消除这种潜在风险,不要对美国亦步亦趋,要从自身的利益发展出发。

  此前,有多位“90后”处级干部引起媒体关注。例如,现任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委副书记、县长莫彩华出生于1990年,据媒体报道,莫彩华是全国首位“90后”县长。

  实际上,中乌元首通话也是在积极回应欧洲关切。毕竟俄乌冲突是二战结束70多年来欧洲大陆首次重燃战火,对欧洲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安全格局至今仍不明朗。因此,近期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华,俄乌冲突都是他们重点关切的问题。而欧洲内部反战声音逐渐扩大,反对拱火浇油的理性观点不断出现,中国政府早先发表的针对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文件也越发受到欧洲国家的认真对待,这都为中方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斡旋奠定了基础。

  “深圳相比苏州转型步调是比较早的,目前的阵痛已经不明显了。”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近十年之前,深圳很多制造业就已经开始向东南亚以及像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区外迁,这些年看起来没有高歌猛进,但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今天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与之相比,苏州尽管也正在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但是从结构调整来讲至少比深圳晚了五年”。

  在熙熙攘攘的车厢里,一大批操着同样口音的老年旅客,相互间显得非常热络熟悉,他们彼此“串门”聊天,或者交换着零食之类。我好奇一问,得知对方是来自山西大同的老年旅行团,一行大约有20人。他们刚刚游览了京城,下一程即是江城武汉,接下来还要去南宁、广州等地游玩。

杜得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