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20 17:56:20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 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衡——植被返青时间越长,衰老时间越长。

  本项研究广泛利用卫星和地面观测数据,揭示出从2001年到2020年间,超过83%的北半球生态系统中的植被依然保持绿叶生长和衰老期的时间分配稳定性。这一发现对于了解植被如何通过资源分配应对全球变化,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孟凡栋副研究员介绍说,合理的时间分配是推动个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主观能动行为。对植物而言,这种时间分配策略可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长期以来,生态学研究更多关注植物在物质资源方面的利用,如碳、水、养分的分配,而对时间资源的利用策略缺乏充分认识。

  他指出,研究团队为此在本项研究中,以植被叶片生长和衰老间的时间分配作为案例,测试了两种可能的植被物候时间分配方式:一是随着气候变化调整的最优时间分配;二是无论气候如何变化都保持稳定的恒定时间分配。该研究结果支持恒定的时间分配策略,并且不同数据源和方法的验证分析,也为北半球生态系统中恒定时间分配策略提供了有力证据。

  此次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叶片衰老期,北半球生态系统的叶片生长期较长,二者的时间分配比值约为1.27。此外,绿叶生长和衰老期的时间分配在空间上存在海拔依赖性,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区域,这一比值随海拔增高显著增加。

  随后,研究团队进一步探讨驱动这一时间分配策略的机制发现,早期物候事件对后续事件有显著正向传递效应,例如,叶片早返青则早枯黄,因此较长的叶片生长期会导致较长的衰老期,从而保持两者之间的比例一致。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安平研究员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植被存在一种人们以前未充分认识到的资源利用策略,突显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抵抗力。本研究也有助于预测植被衰老时间,研究团队基于时间分配的理论框架构建出一个简单的秋季物候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北半球58%的秋季植被枯黄时间变化,很大程度解决了当前秋季物候模型预测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孟凡栋表示,研究团队未来将继续监测植物在不同时空尺度的时间分配特征并完善其理论框架,进一步了解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完)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进口货物口岸疫情防控、边境口岸恢复开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2021年国内航空航天科技行业资产证券化率略高于50%,相比国外70%至80%的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超过6万亿元总资产中的大量优质资产仍在上市公司体外。”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航空工业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行业内唯一试点企业,其改革行动在行业内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国有上市公司改革不断推进,有望提升板块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持续提升。”

  专家: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阚艳认为,安徽省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从全国旅游资源分布看,我省旅游资源居于全国前列,这是发展低空旅游的先决条件。从这点来看,我省除了在‘低空+服务’大有可为,在‘低空+旅游’等方面也有广阔空间。”

  ●编制实施“十四五”期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规划,协调各方面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在整个滨海港经济区,为白首乌产业打工的村民多达百余人。首乌村“80后”韩沛栩的父母种植了二三十亩白首乌,基本是从地里刨出来直接出售,效益一般。韩沛栩在大学读的是生命科学专业,他从专业的角度更加了解到白首乌的价值,对白首乌产业充满信心,所以毕业后返乡从事白首乌产销。如今,韩沛栩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聚合42个白首乌种植大户,并注册成立集生产、加工、销售白首乌为一体的专业企业。头脑灵活的他还通过直播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将白首乌粉、白首乌片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魏柏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