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聚焦生物多样性 共探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可持续发展”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5 20:23:24

  中新网昆明12月9日电 (罗婕 胡远航)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8日在云南昆明开幕。在由中国生态环境部主办的以“生物多样性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分论坛上,中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围绕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人海和谐”进行交流,共探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超70%的面积,两者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印度洋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 域之一,中国与印度洋山水相连,面临共同的气候变化、低碳转型发展等挑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孙雪峰表示,面对交织叠加的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他建议与印度洋地区国家继续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与各国绿色环境倡议的对接发展,共同推进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进程、推动“昆蒙框架”落实,加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传播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知识和公共产品。

  “我们想和各方一道不断创新合作的模式,务实开展海上发展合作的新局面。”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汤瑛表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她建议,持续深化项目库建设,全力支持有关的国际组织、中外企业、青年群体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等方面积极履行责任,推动共建更多海洋生态治理合作示范项目,共同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关系网络发展执行总监朴尚德认为,在面对气候变化和海洋塑料污染等问题和挑战时,中国和印度洋地区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为此,他建议,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合作,建立跨境海洋保护区,减少海洋污染;推动可持续渔业,支持环保捕鱼技术;中国可通过投资技术支持,帮助持印度洋地区国家发展蓝色经济,促进与环境相关的经济发展。(完)

  韩国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正义党和基本所得党本月6日共同向国会提交李祥敏弹劾动议案,旨在追究李祥敏在首尔梨泰院踩踏事故中应对不力的责任。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strong>京津冀在行动丨河北参保人员京津就医可免备案直接结算</strong>

  通过王化磊搭建的“群众信息网络”,仅2022年便收到了46条有价值的群众自发汇报的辖区安全隐患线索,及时排除安全隐患22处。“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就是我的后盾和自信。”王化磊笑说。(完)

  ◆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中国模式,一定要跟其他模式相比较,比较才可以了解西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想了解什么,有一个世界的perspective(观察视角)。只有把中国放在世界地图上,中国模式的研究才能传播出去,光看中国或光看美国都是看不清(世界)的。朱云汉为什么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有影响力?他就是基于全球视角,这一点我们学者应当学习。

黄冠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