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研团队新发现或突破电动汽车锂电池“快充和低温”瓶颈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14 03:26:48

  中新网杭州2月29日电 (张斌 童笑雨 柯溢能 吴雅兰)浙江大学(下称“浙大”)科研团队近日宣布一项新的成果称,围绕锂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工作温度、安全性等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科研人员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商用后或将让电动汽车在室温下快充和低温下运行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

  29日,该科研成果由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范修林团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锂电池性能的提升与电解液息息相关。该团队设计的新型电解液,不仅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还可以使得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在10分钟内完成快速充放电。

  根据此前的研究,实现上述性能几乎是不可能 的。

  由此,范修林团队朝着“不可能”开展了长达4年的研究。经过实验,科研人员提出并验证了一种“配体通道促进传输”机制,建立了离子在电解液和固态电解质中传输的统一框架,最终确定了电解液的最佳配方。

  相关测试数据表明,该团队提出的新型电解液在25℃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是商用电解液的4倍;在-70℃时高于商用电解液3个数量级以上。

  “在同等条件下,我们设计的锂离子电池,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达到八成充电量,展现出超快的离子传输行为。”范修林说,快充性能优异也意味着低温充放电性能较为优异,“在低温下我们的电池也能展现出良好的性能”。

  范修林认为,当前,这款采用新型电解液的电池成本还比较高,可以率先在极地科考、空间探测、海底勘探等极端温度情况中应用。

  随着电解液技术的不断攻关迭代,他对新型锂离子电池装配到新能源汽车很有信心。目前,该团队已经与相关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完)

  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节日。对在外奔波了一年的人来说,能在春节假期与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事。

  据悉,鲍威尔下个月将年满70岁。美联储称鲍威尔已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将遵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导建议居家隔离并远程办公。

  “去年我们游客达到20多万,全村人均收入4万元以上!”在石椅羌寨的视频连线现场,村支书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一个好消息。

政府更有为 + 市场更有效

  水体生物治理技术已有大量市场化应用

  这所医院是黑龙江省新冠重症救治中心。为了尽可能多地收治重症患者,医院采用“全院一张床”的收治模式,骨科、儿科甚至妇产科的病房都用上了。这些也都是于世寰指导治疗的范围。上午查完房,手机显示,他已经走了一万多步。

张善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