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出海,切忌从自信变自满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10 00:15:47

  来源:财经杂志,文 | 秦琪

  中国车企在汽车转型的新机遇中,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品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意味着什么

  随着全球经济的脉动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

  2024年北京车展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盛会,不仅展示了各大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最新成果,也映射出了汽车产业的未来趋势。同时,它也呈现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淘汰与暗流涌动。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通过对2500名来自全国不同区域的汽车消费者的调研,总结出中国车市的六大关键趋势。其中,“中国品牌”成为了市场的新关键词。

  中国车企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如何真正做到企业数字化以及如何重新定义品牌价值是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浪潮中,传统车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化的速度与成本的双重竞争、AI大模型与新车型的深度融合,以及新兴车企在提供极致消费者体验方面的持续创新,都对传统车企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中国车企出海的策略也日益受到关注。欧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高姿态使合资企业效率不尽人意。

  随着中国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车企摆脱技术和品牌自卑,开始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即使今天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中国车企的出海表现还远不够好,自信还是自满?在这条微妙的边界中,中国车企该如何保持不越界,“和气生财”是管鸣宇给中国车企的建议。

  此次,我们与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及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面对面交流,一起聊聊对汽车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刻见解和战略思考。

  汽车市场面临新趋势与新挑战

  车企淘汰赛显著加速,以车展为例,颇有些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感觉,一些曾经风头无量的企业,已经出局。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内,业内的转型和出清频率会越来越快。

  有人认为,在出清的背景下,汽车圈内的并购会变得越来越多,被收购会是不少企业的归宿?对此,管鸣宇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汽车行业历史上所有的并购,其根本逻辑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对于一个以产品为驱动的行业来说,拥有先进的技术至关重要。其次,这个行业的本质在于规模效应。

  那些无法提供规模化能力,或者自身缺乏强大技术实力的企业,可能在行业的高速发展期显得成熟,但随着市场的自然发展,它们的退出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运营模式和竞争力,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这种类型的企业,并购价值十分有限。

  麦肯锡曾做过分析,结论是:在成熟的汽车市场中,前十个汽车集团大约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这一数字大约为70%,显然这并非最终状态。要达到90%的市场份额,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目前,中国市场中有60多个品牌,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销量。但成熟的市场,应该只有20个品牌左右。例如,日本市场更加集中,真正有销量的品牌可以用两只手数得过来。而像美国这样的市场,虽然相对多样化,但真正有销量的品牌大约也只有20个左右。伴随竞争的加剧和时间,中国市场也将终究走向成熟。

  真正运用数字化的企业仍属凤毛麟角

  电动车企认为电动化背后更加促进了它底层的智能化,所以燃油车会遇到智能化瓶颈。能源形式确实决定了智能化的上限。

  可以将传统的燃油车想象为模拟机,而电动车则比为数字机。在电动车中,当踩下油门踏板时,输入的信号会直接转化为相应的动力输出。而燃油车的油门踏板踩下后,需要经过一个模拟的转换过程,最终才能确定输出的马力。

  基于数字化的产品架构,电动车能够实现许多传统燃油车无法实现的功能。没有数字化,汽车的各个部件需要通过复杂的模拟耦合来实现协同工作。而电动车的数字化架构则简化了这一过程,使得车辆的控制和功能实现更加直接和高效。数字化基础为新技术提供了底层支持。

  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题。然而,目前真正利用数字化来提升效率、改变运营模式、使组织更加高效和精简的企业还远没有。

  企业每投入一块钱在数字化上,需要额外投入四到五块钱来进行组织转型,以确保真正消化和利用这些数字化投资。但目前,许多企业只热衷于投入那一块钱,却没有看到还需要投入那四到五块钱的必要性。

  数字化的目的是什么?必须是能够提高企业效率,这样的数字化才是有效的。

  如果数字化没有提高决策效率、运营效率和内部沟通,那么它就是一项无用的基础设施投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比如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了直营消费者,将端到端的营销成本从原来单车成本的20%-25%降低到特斯拉那样的10%-15%,那么企业自然就有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智能电动时代的品牌该如何重塑?

  2023年,麦肯锡进行过一场消费者调研,询问了燃油车和电动车购买者在选择车辆时考虑的核心因素。结果显示,在燃油车购买者中,“品牌”是排名第一的因素,而在电动车购买者中,排名则下降到了第七或第八位。

  如果将那些仅与电动车相关的因素暂时放在一边,再来看剩下这些因素的排名,会发现它们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例外是“品牌”因素。

  可见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的购买者,他们关心的核心因素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由于电动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许多企业还在积累自己的声誉和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燃油车行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剩下的品牌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口碑。

  在很多新品牌能够被消费者看到的窗口下,品牌依旧很重要,但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品牌需要重新定义其价值和意义。传统豪华车品牌正在尝试将它们在燃油车时代的品牌价值迁移到电动车领域。

  比如奔驰这样的传统品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需要传递的信息是,它们不仅仅是在销售一个标志,而是在提供一种符合其品牌标准的高质量产品。一位豪华合资车企负责人曾多次在公共场合强调“大家都说我们卖标,没错,我们卖的就是这一品牌的标准,是无论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时代,企业都会持之以恒造好车的标准。”

  车企出海应该“和气生财”

  出海很重要,挑战也很大。当面对中国汽车在内的优势产业出口时,一些国家和地区选择了通过建构贸易保护壁垒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本土企业。这让中国车企面临着一个新挑战,那就是需要用智慧,想方设法与对方深度融合。

  其实,在这一点上,中国车企有“先天优势”,那就是同理心。回溯20多年前,一些合资企业的中方代表,常常会有一个共同的抱怨——那就是外派的外方高管缺乏中国生活经验,过于倚重海外总部指令和自己的过往经验,导致产品往往并不适合中国的消费者,企业的效率也大幅降低。

  如今,当中国汽车开始出海,虽然换了身份,但可以用同样的视角去思考,如何在管理上、产品定义上,尊重并有效赋能当地产业。需要警惕,不能变成当年厌恶的自己。具体来说,中国车企需要自信,但千万不能自满。要知道,即使今天中国汽车行业表现出色,在燃油车市场中也只占据了大约1/3的市场份额,数据是冰冷的。中国车企并没有比别人赚更多的钱,现有产品技术也没有与竞争对手拉开显著的差距。

  因此,在这个时候,中国车企应该发挥中国人的优势。

  中国人的优势在于谦逊、埋头苦干和脚踏实地,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愿意与他人共同取得成功。如果走出国门时,决不能忘记这些优势,决不能忘记是如何通过谦逊和努力取得进步的。

  显示的情况是,回溯整个汽车产业出海,有些企业已 经从自信走向自满,乃至自大。最初,企业从原来没有信心到突然间变得自信。然而,自信与自满之间的界限非常微妙,一不小心就可能越界,进而走向自大。

  总的来看,中国车企在2030年极大可能跻身全球十大车企之列,好学生的诞生“指日可待”;同时,也要思考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问题,毕竟车企出海会被贴上一个标签叫做“中国车企”,绝对不能低质竞争,要维护和保持中国车企的整体形象。

  中国车企决不能像当年的欧美企业看中国汽车工业一样,展现向下看的高姿态,而应该平视所有的国家市场。对于这些亟待发展的市场,出口企业要抱有帮助和给予的心态,永远保持谦逊。

  东方智慧强调的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和“和气生财”。就如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于财神的概念,象征着财富和繁荣,这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传播积极形象的一个象征。只有站在同一个认知范围内,出海企业的理念才可以出海输出。这些原则在企业出海时尤为重要,是中国汽车可以成功的智慧。

责任编辑:常福强

  罗社兰的婆婆是越南归侨,喜爱制作印尼糕点的她,总会在罗社兰面前“露两手”。婆婆制作的千层蛋糕、黄金糕、椰丝球等印尼特色糕点常令罗社兰垂涎欲滴。

  朱江在半决赛的对手是30岁的美国老将埃林·戈尔斯顿,最终朱江以9:0的技术分优势完胜晋级。决赛面对日本选手、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世锦赛“双料冠军”须崎优衣,朱江虽然在第二节获得了宝贵的一分,但对手的比赛经验显然更加丰富,朱江最终以1:12失利,收获一枚银牌。

  <strong>六、广西来宾对群众举报私设暗管排放污染物案实施奖励</strong>

  与李凯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百度自动驾驶安全与政策负责人吴琼。2022年8月,武汉、重庆在中国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随即,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就驶上了“中国车谷”街头,实现跨区通行和“全无人驾驶夜间运营”,迄今已服务了140万个订单。

  2021年5月,马拉维——这个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销毁了近2万剂3月底运抵马拉维但有效期仅到4月13日的阿斯利康疫苗。南苏丹也如此处理了同批近6万剂疫苗。

  <strong>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strong>

袁纬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