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荣宏君:牡丹真正进入诗词作品是从唐朝开始

来源: 台海网
2024-06-22 19:57:08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历来颇受众人喜爱,那么,它是何时进入文化艺术史的?历史上,众多牡丹绘画名家留下了哪些珍贵的艺术作品?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20日,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知名作家荣宏君携新作《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亮相,深入剖析了牡丹文化、中国艺术史等相关内容,并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据悉,《翰墨天香:牡丹文化两千年》以牡丹为线索,以中国艺术史上十位杰出的艺术家及他们与牡丹相关的代表性作品为主线,讲述了这些作品在流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深入剖析牡丹在书画、诗歌、食品、茶饮、药用等领域的文化内涵,探究牡丹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该书责任编辑表示,荣宏君历经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深入研究牡丹文化,搜集历代牡丹著作,走访各大名园,采访栽培专家,对古老牡丹的 品种和前世今生有着全面的认识,这本书就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活动现场,荣宏君讲述了牡丹文化史,从牡丹的起源、发展,到其在历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再到现代人对牡丹文化的传承等等。

  荣宏君说:“我第四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就是讲‘翰墨天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想梳理一下关于中国牡丹的发展脉络。”

  他表示,牡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如书画、诗词、戏曲,甚至民俗、建筑,可以说无一不包,“我就想到了还是以我擅长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作为一条主线,讲牡丹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顾恺之的绘画直到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收尾。”

  当被问及“牡丹如何从自然植物逐步升华为文艺作品中的重要元素”,荣宏君说,顾恺之的绘画《洛神赋图》,是牡丹进入艺术史最早的起点,“牡丹真正进入诗词作品,尤其是作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甚至作为历史兴衰的见证,应该是从唐朝开始。”(完)

  药膳药酒 调养滋补莫乱食

  国家文物局介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07年启动,为期五年。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包括新发现文物53.6万余处,占到登记总量的69.91%。(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张立雷)

  《破晓东方》导演高希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个战斗结构,同时还是一个管理结构。因为共产党人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一份答卷。如何从精细化的角度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考虑,解决上海乃至全国的民生问题,如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迈出治理大型城市的第一步,这些方面是我们希望表现好、表现透、表现细的。”

  不排除美元短期反扑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和经济回暖,财政增收有基础,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支出规模将继续扩大,且支出中用于疫情防控的支出将会降低,用于“三保”和基建的支出将会增加。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地方对2023年增长目标的设定,一方面可以看出各地对2023年经济复苏的预期是乐观的,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层面的压力,需要不断去适应、去克服。

徐冠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