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14年,塞尔维亚籍专家“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 | 世界观

来源: 人民网
2024-05-11 19:40:06

  中新网5月11日电(莫红娥 孟湘君)娜塔莎·拉多萨夫列维奇·加贝洛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14年,她来自塞尔维亚,与中国有着不解情缘。日前,她接受中新网采访,讲述了自己“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的感受。她表示,中华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

  娜塔莎说,“深厚的中国历史,丰富的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

  对于中国的茶文化,娜塔莎潜心研习,颇有心得。她发现,在备茶和品茶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宁静和沉思的氛围。

  “中塞两国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让人着迷。”娜塔莎说,“尽管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但是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在我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

  在娜塔莎看来,中塞两国人民都重视家庭团聚,强调家庭关系,尊老爱幼。两国既注重对各自文化的传承,又能认识到相互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塞尔维亚语教师,课堂上,娜塔莎也经常给中国学生们讲解一些塞尔维亚的文化。看到学生们对塞尔维亚习俗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娜塔莎感到很欣慰。她相信,这些文化交流的美好瞬间,为巩固塞中两国间的友谊发挥了作用。

  位于塞尔维亚首都的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开设汉语、传统乐器、书法、太极等课程,是塞尔维亚民众了解中国和体验中华文化的便捷窗口。对此,娜塔莉表示,“我的塞尔维亚朋友们现在也有同样的机会。虽然我们远隔万里,却能共享相同的体验。”

  娜塔莎还表示,中国和塞尔维亚的文化合作前景广阔。她相信,通过文化演出、艺术展览等形式不断开展交流,中塞两国间的联系将更 加紧密,既能丰富两国人民的生活,也能让世界更加和谐。(

  据了解,这次骑行活动共130人,分为8支队伍。从浦西出发,穿过老城厢的城隍庙、豫园,经轮渡抵达浦东,沿着滨江大道路过和平大钟、东方明珠,用骑行串联起城市的新与旧。

  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本报驻巴西记者 邓国庆

  “国际方面,知识产权有力服务对外开放大局。”申长雨介绍,2022年我国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遗传资源等国际规则制定,加入海牙协定并于2022年5月5日生效,目前国内企业已通过海牙途径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超千件;在顺利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批350个产品清单公示。

  这是对团聚的期盼。“我要在家待到过年”“妈妈,我马上就到家”“我想看看香港的除夕夜”……在各个口岸、各条通道,相聚和期待,是被提及最多的话题。

  8. 公共餐(饮)具、共用的毛巾、浴巾等物品应按要求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先清洗后消毒,首选煮沸、流通蒸汽或相应的消毒柜消毒。

张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