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名台胞走进浙江大陈岛:寻访长辈记忆 感受海岛发展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03 04:18:09

  中新社台州6月2日电 (傅飞扬)“我妈妈今年93岁了,她18岁的时候就从大陈岛前往台湾。大陈岛是她常常谈起的故乡,也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年前我曾经带她回来过一次,但今年她行动不便,我会替妈妈录下家乡的景色,让她看到大陈岛的新变化。”站在大陈岛上的思归亭里眺望东海,台胞蒋筑諠说。

  6月1日至6月3日,2024两岸大陈乡情交流活动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举行,72位台胞“登陆”,走访当地思归亭、甲午岩、垦荒纪念碑、两岸大陈乡情主题馆等地,踏上了一场寻根之旅。

  大陈岛是大陈台胞的思乡之岛,大陈眷属的思亲之岛。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20世纪50年代,约1.5万名大陈岛居民迁至台湾各地,发展到如今的近15万人。

  这是台胞徐佳春第一次登上大陈岛,她手持自拍杆,记录下了岛上的点点滴滴。

  “甲午岩观景台的方向正对着台湾基隆,两岸的海岛风光都很美,但又有各自的特色。我会把大陈岛的好风光发在脸书(Facebook)上,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座大陆的美丽海岛。”她说。

  故乡滋味,最抚人心。让蒋筑諠赞不绝口的,是岛上的大陈年糕:“小时候妈妈经常做大陈年糕给我吃,Q弹的年糕搭配红萝卜丝、高丽菜、香菇、肉丝、虾子等,再和打散的煎鸡蛋一起炒,在台湾的大陈人非常爱吃。”

  在徐佳春看来,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美食是最接地气的证明。

  “食饼筒是大陈的名小吃之一,且在所有小吃里地位最高。每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立夏、冬至等重要节日和节气,食饼筒都可能出现在台湾大陈人的餐桌上。” 徐佳春说。

  自2015年首次举办两岸大陈乡情交流活动以来,活动邀请人数逐年增长,年轻人比例也不断增加。今年的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年的参访交流,后续还将与民俗、青年、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有机结合,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会有大批大陈籍台胞自发组团回乡祭祖、访友。”台胞仇金莲说,回台湾后,她会把大陈岛上的黄鱼产业、文旅产业等发展情况介绍给家人和朋友,吸引更多同胞前来感受海岛风情。(完)

  案例五

  基层“数”治的范畴不断拓展,已延伸到环境整治、智慧法院、数字党建等方面。比如,浙江省丽水市市区出租车顶灯内安装了车载移动空气监测器,能对市区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测。据了解,出租车几乎覆盖了城区机动车道路,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指数,为丽水市的“绿水青山”提供数字化支持。

  山火过后一个月,吴朴慧因着一次采访拍摄的活动重新回到缙云山。高温不再,下过雨后的山林空旷寂静,隔离带被千万人踩实,越野摩托行驶在上面已经溅不起烟尘。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中国积极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畸形权欲驱使下,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醉心于旁门左道,被“政治骗子”玩弄于股掌;海南省委原常委、三亚市委原书记童道驰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要求阳奉阴违,被不法商人拉拢腐蚀、成为利益集团代言人……热播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中,一个个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坚定决心。

  四是精良治理,系统防范新业态伴随的法律风险,确保企业发展的持续性。西湖区检察院通过办案发现,浙江数字经济发达,部分新业态常常游走在法律边缘,相关案件类型新、争议大,如果在企业违法犯罪之后再行治理,多是“亡羊补牢”,也不可避免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西湖区检察院根据本地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的实际,推动相关部门共同探索企业事前合规,主动联合该区九个部门研究出台《西湖区预防性企业合规监督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横向联动形成合力,以“我管”促“都管”,对有刑事风险的企业进行事先预警和评估。同时,注重强化行业系统治理,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论证,制定出台了《西湖区企业数据合规指引》,创建企业数据刑事合规通道,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连凯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