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3 00:34:33

  “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国际视点)

  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闭幕。经过两周的密集谈判,本次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大会还决定阿塞拜疆主办下次缔约方大会(COP29)。

  本届大会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吸引超过11万人注册参会。由于许多缔约方认为此前一版协议案文“不能完全回应他们的关切”,观点“严重对立和分裂”,未能在原计划闭幕时间前达成共识,气候谈判自当地时间12日中午进入“加时”阶段。经过一天“加时”后,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共识,呼吁各方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转型、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

  “我们应该共同面对现实,让世界走上正确的方向。”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在闭幕全体会议上表示,大会达成的“阿联酋共识”是一个加强的、平衡的、历史性的加速气候行动的一揽子计划,“如果我们团结并行动起来,就能对未来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指出,大会达成的举措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生命线”,而非“终点线”,“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全面落实《巴黎协定》”。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各缔约方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气候正义两个方面确保最大雄心。“我们需要发达国家在资金和适应方面做出的所有承诺得到充分和透明的履行,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财政空间且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出席COP28的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大会取得的成果符合中方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反映了各方愿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展现更多灵活性、建设性的趋势。

  75场双边会见、15场大会多边活动、100多场中国角边会活动……中方高度重视本次大会,中国代表团与各方广泛对话沟通,全方位展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务实行动和显著成效,为推动各方聚同化异作出重要贡献。

  本届大会开幕前,中美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宣布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确定了在能源转型、甲烷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循环经济、低碳城市等重点领域的具体合作计划和项目,推动合作机制化、具体化 、务实化,并围绕多边重点议题深入交流、达成共识。“声明目的之一就是要为本次大会可能出现的一些争议焦点提出解决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大会期间,中美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围绕大会重点议题,聚同化异,寻求搭桥方案,共同推动COP28取得成功。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积极参与气候多边进程,展现出大国责任担当。“发展中国家看到了绿色发展的巨大机遇,这也正是中国在做的事情。”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绿色转型不仅正在帮助中国创造繁荣、创造就业、创造积极发展的未来,也正在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贾比尔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持续引领,是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级法院执行到位金额14万亿余元

  一次演出散场,有位观众来到后台,感慨地对张正余说:“我看过你们团的很多戏,发现不管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内容都离不开8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确,这些精彩的作品,不仅为剧团斩获了大量奖项,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更如无声细雨,润泽着老百姓的心。

  所有的付出,都是出于保护生命的责任。我参加工作32年,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部副主任,面对疫情,责无旁贷。我的女儿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也能担起一份责任,我很为她骄傲。

  美国持续给乌克兰危机火上浇油,使欧洲安全雪上加霜。时至今日,俄乌紧张局势尚未缓解,外溢风险持续显现,欧洲面临着能源危机、粮食短缺、难民增多、经济滞胀等多重挑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然而,美国却以“大国战略威胁”“化解地区危机”等为借口,持续扩充武器出口订单,搅动欧洲安全局势。美国军工集团眼中只有利益:“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国防工业承包商通用动力公司董事长诺瓦科维奇甚至露骨表态:“2022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虽然对人类而言,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危险,但我们已看到需求稳定的良好信号。”

  撤县设区潮逐渐退去

法院指出,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纪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内容需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无明显不合理的情形,且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林政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